学术交流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第二十四讲在湘潭大学举办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9-12-01浏览次数:425


    11月29日下午,由教育部主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承办,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提供全程技术支持的“周末理论大讲堂”第二十四讲在湘潭大学举办。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是《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湘潭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教授,授课题目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导读”。领学环节的主讲嘉宾是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宇翔教授。

    讲座由湘潭大学党委书记黄云清教授主持。黄云清教授受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委托向李捷教授颁发专家聘书。

    在领学环节,陈宇翔教授就习近平总书记发表在2019年《求是》杂志第11期的《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进行了解读。他梳理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和实施的过程,讲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针对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讲授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问题提出建议。他强调,这篇文章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重农、爱农、为农、兴农的深厚情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将其与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等文献结合起来,深入学习并运用于教学工作中。

    在授课环节,李捷教授从背景、过程、内容以及意义四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入解读。他指出,“第二个历史决议”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伟大新时期的继续,很好地完成了应有使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启示我们:历史就是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任意假设,更不能任意否定;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有成功也会有曲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全面客观;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检验其是否真正为人民群众负责的试金石;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而不是为了在历史旧账上纠缠不休。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认为本次“周末理论大讲堂”的内容兼顾历史与现实,领学与导读都十分精彩。师生们不仅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当前的“三农”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秉承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周末理论大讲堂”第二十四讲的成功举办得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力支持。来自湘潭大学等高校的中青年教师代表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50余人参加了授聘仪式并到场聆听。全国各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收看网络直播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