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黄洪雷、徐玉祺:以“三个坚持”构建新时代国家认同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9-12-11浏览次数:194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这“三个坚持”是联系共和国历史与现实、人民与国家情感和共识的纽带。新时代的国家认同,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思想引领、阶级主体和路径选择的认同系统构建。

  国家认同是历史演进的动态过程,从古代的“天下”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国人在抵抗外辱中逐渐明晰了国家的范围和轮廓,形成了最初的国家意识,但在各种力量的交织下国家仍是一盘散沙,不能实现完整的国家认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的艰辛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第一次对于国家的疆土、民族、政治制度和文化有了整体的共识。1948年的“五一口号”唤醒了中国人压抑已久的建国热情,社会各阶层对共产党号召的积极响应就是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共识的表达。对于这个国家的前景,毛泽东自信地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乞讨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70年来,中国人民发愤图强,在人类史册上书写了共和国的壮丽诗篇,摆脱积贫积弱,换了人间。抗美援朝、拒绝中苏联合舰队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两弹一星、女排夺冠找到了中国人的精神归属,在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会的历史大事件中体味了国家荣耀,复兴号动车组、C919大型客机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谱写绚丽篇章。可以说新中国7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凝心聚力、树立共同理想和信念、提升国家认同的历史。步入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激发共同意志,强化共同意识,将国家认同的构建提升至新的高度,不断开创新的历史伟业。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铸牢新时代国家认同的思想根基


  国家认同需要思想的凝聚,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国家代言者。立党为公,奠定了国家认同之根;执政为民,维系了国家认同之魂。中国共产党不忘“依靠谁、为了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消灭剥削,让人民当家做主人,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跨越。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探索赋予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并不断巩固。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等宝贵思想财富,共同熔铸成民族精神鲜活的时代品质。党在民族地区尊重区域自治,实施西部大开发,开展系列援建和扶贫项目,丰硕的发展成果让少数民族同胞真心拥护党的领导,形成对党的情感依附和思想认同,解决了多民族国家在认同构建上的历史性难题。党一贯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强化了国家的凝聚力,人民对于党的认同与国家认同高度叠加,塑造了国家信仰和精神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与中华民族的抗争、奋进是融为一体的,承接共和国70年的复兴之路,一路走来,无不铭记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特殊的个人利益,其赤诚之心是获得人民拥护和爱戴、实现国家认同的基础。一个国家要维系勠力同心、团结向上的奋斗意志,思想上必须凝练出高度共识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贯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主题主线,科学的思想理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其可以构筑起全民的统一意志,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永立不败之地。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夯实新时代国家认同的群众基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要求,也是中国历史的经验总结。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开辟了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解决了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并将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即将在新时代实现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精准扶贫完成了人类最大规模的减贫,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的体现和保障,经济成效提升了人民对国家的满意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取得了最大范围的群众基础。70年的奋斗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70年的成就是为人民而书写。以人民为师,向人民求教,回答人民提出的时代问卷,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党与人民心心相印。国家认同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就获得了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人民利益和诉求得到满足,对党的认同和拥护强化了党的执政合法性,加深了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联系。人民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放心地寄托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将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当作自身的奋斗目标,夯实了彼此之间的政治互信和认同,这是任何外在力量无法挑拨和分化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深化新时代国家认同的道路共识


  道路选择决定国家命运和人民的幸福,正确的道路方向是事关根本和全局的重大问题,对正确道路的坚持和自信体现了过硬的政治定力。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最终选择,这也是唯一能够彻底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说明人类对公平正义理想社会的孜孜以求从未停歇,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近代以来的人民夙愿。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们顺利踏入崭新美好的社会主义道路,人民当家作主、共建理想家园,建构了国家认同的制度前提。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有曲折和教训。1978年通过拨乱反正,重新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就形成了国家认同的物质基础,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和来之不易。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这条道路,不改旗易帜,不重回老路。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去浊扬清,净化了国家认同的政治建设环境,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国家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步履稳健,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国家认同度空前高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体现了国家共同体的最高利益和最优选择,是激发国家自觉、自信、自强,提供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制度基础,实现了个人追求和社会理想的有机衔接。

  回望70年的历程,“三个坚持”使我们完成了国家认同的基础建设,解决了国民身份识别、民族融合等重大国家问题。今天,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正在奋力创造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完成新的历史使命。展望未来,民族复兴强国梦的灯塔照耀中华民族同心同德,砥砺前行。“三个坚持”汇集了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映像,构筑了国家认同的新时空结构,从根源上抵御分裂势力对国家团结统一的破坏和思想侵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结共识注入更深层次的国家认同力量。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农业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来  源:红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