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曾令辉: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整体性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9-12-17浏览次数:431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已经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它不单纯是哲学上的主客体关系或教育学上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简单移植,也不单纯是现实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复制。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需要从系统整体论的视角,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内涵、特点、生成可行性和实现路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揭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内在基本矛盾和规律,推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新媒体环境


    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已经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不可回避的时代境遇,是建构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内涵[1]、主客体关系的特性[2]、主客体关系演变及其模式[3]等方面。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绝非是现实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线性和平衡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性、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和非平衡性的复杂关系系统。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不单纯是哲学上的主客体关系和教育学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简单移植,也不单纯是现实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复制和替换。[4]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应该从系统整体论的视角,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揭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内在基本矛盾和规律,推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关系整体性的内涵及其特性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共同协调协同融合所完成的虚拟实践育人活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基本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协调协同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有利于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序地开展,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所以能有序持续有效开展,是因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基于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所构建起协调协同融合关系的整体。整体性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本质特性。

  系统整体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5]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作为一个系统,主要是指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通过教育介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所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系统,这个主客体关系系统具有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等其他要素不同的性质和功能的新的规定性,即整体性。所谓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通过新媒体虚拟环境下教与学的虚拟互动活动所构建起协调协同融合关系的质的规定性。主客体关系整体性不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单独所具有的规定性和功能的简单的总和。只有当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通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相互作用时,才可能构建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整体性。主客体关系系统的本质特性在于它的整体性,并通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协调性、协同性、融合性和主体性等特性来体现出来。

  协调性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的基本特性,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形成的前提。所谓协调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和谐性。在教育认识上,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上的共识性。在教育理念上,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的相似性。在教育活动中,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上的一致性。

  协同性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的重要特性。协同性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生成的基础,所谓协同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协调性的基础上,围绕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的同向性和同步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同向同行性。具体表现在:在教育目标上,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上形成一致性共识,并形成同向性关系。在教育行动上,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同步性,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同向性,而不是逆向性,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进一步形成融合关系奠定基础。

  融合性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关系整体的主要特性。具体体现在:在教育认识上,教育主客体彼此对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形成一致性的认同。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形成认同,而教育客体对教育主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认同。在教育行为上,一方面,教育主体体现为以教育客体学习和发展需求为中心,积极采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吸引教育客体主动深度参与教育活动,着力满足教育客体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教育客体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为积极发挥自身主体性,主动选择教育主体推送和提供的教育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外化为自身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关系的深度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协调协同融合的关系整体。

  主体性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的本质特性。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主体性是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和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整合综合的结果,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本质体现。所谓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主体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共同协调协同融合完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过程所呈现出来的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共同推进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基本特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生成的可行性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由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基于新媒体环境协调协同完成的一项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虚拟实践活动。实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首要的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通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构建起主客体协调协同融合的整体性关系和联系。然而不论教育主体,还是教育客体都是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人,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自身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同,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判断和评价也不一样,他们都作为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存在,都具有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生成和发展具有现实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教育目标认同的一致性是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基本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认同具有广泛的一致性。一方面,教育主体实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培养教育客体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增强“四个自信”,提升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教育客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教育客体自觉接受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在于促进自身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增强“四个自信”,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也正是因为教育主客体对实施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一致的共同性,为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构成比较稳定的协调协同融合的主客体整体性关系提供了可行性。

(二)主客体之间供需达成性是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驱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供需达成性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生成的驱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所以能构成主客体关系的整体性,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存在教与学之间的供需关系。由于教育主客体所拥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不同,教育主体往往拥有供给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信息的优势,而教育客体恰好具有从教育主体获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信息需求。这种主客体的供需关系恰好通过新媒体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现教育主客体供需达成性,为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提供了可行性。

(三)主客体之间教学行为的融合性是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实践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行为是否融合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生成的重要标准。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教育行为上不融合,不可能有效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整体性关系,也难以提高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虚拟实践活动中具有融合的现实可能性,为构建起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提供可行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生成的基本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整体性,其特殊性在于主客体关系的统一体的双方都是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人,都具有作为对象性活动主体的人,均具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虽然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承担的任务、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只有构建起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协调协同融合的关系整体,才能完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因此,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策略就是要构建起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平等民主、主导主动、多向互动和融合共生等基本关系。

(一)平等与民主的关系是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基本策略

    平等与民主关系是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基础,主客体之间只有拥有平等交流地位和民主沟通的氛围,才能构建起主客体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而构建起主客体关系的整体性。由于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所处在环境的开放性,交流内容的数字化和交流方式的人机性等特性,要构建起良好的主客体关系整体性,就更加离不开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平等与民主的关系。

  首先,主客体平等关系生成是构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的前提。主客体之间平等关系不仅体现主客体在法律上、人格上的平等性,而且体现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交流中具有平等话语交流权,即具有平等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机会和路径。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你主导我从属关系,也不是现实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讲什么,教育客体听什么,教育客体不是被动地无选择地接受主体传授的知识,而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基于新媒体虚拟环境下开展的平等交流与沟通来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教育目标。

  其次,民主关系生成是构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的基础。主客体之间民主关系更多是体现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交流拥有民主和谐氛围和民主自由表达权。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民主关系主要包括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客体自主参与和协调配合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应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积极自主地参与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多向交流研讨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积极主动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教育客体思想发展。教育客体也应自主表达自身思想观点和意愿,主动接受并内化教育主体推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应按照各自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积极发挥各自在教与学中的主体性,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构建紧密的合作协调的主客体关系,协同提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主导与主体关系是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主要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主导与主体关系是指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发挥其主导作用和教育客体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关系。所谓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是指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教育客体向实现教育目标和完成教育任务的方向发展。而教育客体的主体作用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教育主体的主导下,发挥教育客体在学***政治教育过程中独立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虽然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过程交流是民主的,但是教育主客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责是有所不同的,其中教育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导的地位,主导了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内容选择。教育主体主导了传播什么、采用什么方式传播等内容和方式方法。而教育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虽然处在客体的地位,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方式等方面的主动权则是由教育客体决定的,教育客体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其内化和外化的程度取决于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发挥程度。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构建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自主参与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主导与主体关系构建的主要途径。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基础是“自主”,即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均是自主参与的,而不是被动参与的,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主客体均具有自身的独立性,都是自主能动地参与教育活动。教育主体参与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其主导作用。教育客体自主参与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并在教育主体的引导下,积极自主参与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积极将学习的知识信息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改变自身不合时宜的思想认识,积极用自己学习的成果指导自己的社会生活。

  其次,互动共进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主导与主体关系构建的重要路径。互动共进关系是指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发挥各自的能动性,形成主动互相协调协同融合的一种稳定的联系。一方面,教育主体为了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效果,积极主动与教育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交流互动共进,全面了解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学习方面的需求,主动制定出适合教育客体需要的教育方案和策略。另一方面,教育客体为了满足自己思想政治方面的学习需要,促进自身的发展,积极主动在新媒体环境下与教育主体协调协同融合共进地开展深度学习交流和沟通,在教育主体的主导下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

(三)多向互动关系是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具体策略

    多向互动关系是指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客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基于新媒体环境下开放多维的扁平化空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总和。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互动方式不同于现实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互动关系,而是基于新媒体虚拟空间所形成的点对点、点对多、多对多之间多主体和多维度主客体的互动模式,是一种点面结合扁平化的多维互动,这种多维互动方式有利于激发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深度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和主体性,构建起主客体多向互动教育关系。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多向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首先,互动场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多向多维互动关系构建的基础。主客体互动关系总是基于新媒体环境下一定平台和载体构建起来的。所谓互动场是指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的虚拟场域或虚拟空间。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场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是一种扁平化的平面结构的场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扁平化互动场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从等级纵向的互动场向扁平化平面式的互动场转化,实现了由点对点互动向点对点、点对多、多对点和多对多的多向互动转化。这种互动实现互动的即时快捷性和主客体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

  其次,互动链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多向互动关系构建的纽带。新媒体环境下主客体的互动链是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间、客体与客体间、主体与主体间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交流与传递所形成网状扁平结构的相互联系和关系的形式。如果其中互动链中的一个节点(主体或客体)的因信息发生变化,那么这个信息就会引起整个扁平化的互动链中的主客体都发生变化,并引起互动。新媒体环境下的主客体所组成的信息扁平化互动链,不同于点对点的直线型或点对多非平面的互动链。扁平化互动链在互动过程中互动传播速度是即时性的,传播阻力会消失。因此,这种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链一旦由教育主体或教育客体发起并引起互动,其互动效果就是多向互动效果。在现实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般互动链是直线型的,是一种点对点的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是不会突破时空限制的平面的互动。

  最后,互动力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多向互动关系构建的驱动力。所谓互动力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场中,教育主客体通过互动链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驱动力。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力是通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关系生成和发展。如果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并对彼此形成最佳的认同与接纳,主体对客体有着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客体对主体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就越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在互动力的作用下就越能构建起稳定关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新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构建也起着正向的同化和激励作用。如果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互动场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所有教育要素都能构成相互协调协同融合互动链,那么就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互动力作用下,推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多向互动发展。反义亦然。

(四)融合共生关系是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关键策略

    所谓融合性,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一种以吸引为特征的联系方式与作用过程,其本质特性在于吸引性。[6]所谓共生,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bary)认为,共生是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在一起,在共同的生活中双方均获得利益。简单地说就是事物双方以多元差异、优势互补、平等和谐为前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生共融的关系,以事物之间的合作、互补、发展和共赢为目标的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7]因此,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融合共生关系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彼此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协同融合为动力,以整体共生为目标所形成的教育主客体关系。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融合共生关系主要通过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性与主客体之间认识与行为协同性来实现。

  首先,共享是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融合共生关系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基于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将信息资源与教育客体共同分享的过程,即教育主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精准地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给教育客体,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拥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会从新媒体环境海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中整合和优化出适合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所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然后精准地通过新媒体虚拟空间和平台推送教育客体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根据自身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主动通过新媒体虚拟空间和平台,探寻和拉出自己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这样教育主体主动向新媒体环境推送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教育客体主动在新媒体环境中拉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一推一拉的方式,就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教育主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

  其次,协同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融合共生关系的主要手段。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在认识与行为上的协同性,主要包括主客体之间的协调与同向、认同与同步。协调与同向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价等方面的认识的一致性,行为的同向性。认同与同步则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管理与评价等方面协调与同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形成广泛的认同,行为上达成广泛的同向同行同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协同是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生成融合共生关系的主要手段,是实现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关键环节。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认识和行为不能同向同行同步,就难以形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融合共生,继而直接影响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整体性的生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郁廷.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2).

[2]张瑜.论网络信息环境下德育主客体关系的新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07,(10)

[3] 曾国屏,李宏芳,张再兴.网络空间中主客体关系的演化规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1).

[4] 曾令辉.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研究,2015,(9).

[5] 魏宏森,曾国屏.试论系统的整体性原理[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3).

[6] 邹成效,衡孝庆.论融合性[J].学习与探讨,2016,(3).

[7] 唐兴,张建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生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

来  源:思想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