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张凯、张澍军:新起点新定位新征程:迈向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之路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6-13浏览次数:221


  要迈向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之路,需从新起点、新定位、新征程3个方面阐释。新起点,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置身的环境与面临的问题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凸显了公众精神需求的迫切性和多样性,对社会现实矛盾的解释难度增加,新矛盾的不断发酵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问题等。新定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意义与价值等均有所变动,其作为民族复兴精神动力的历史使命正不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认同凝聚器、作为公民素养的培训场、作为国家软实力的加码阀的意义不断增加。新征程,表达的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为行动纲领和以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心育人的实践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之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每到重大转折关头,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锐利武器,被毛泽东誉为“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在党的第十九大上,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对“中国社会转向何处”作出了振聋发聩的阐释,庄重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样一个新时代,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战场、新舞台,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新要求。如何理解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展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将是我们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试图从3个角度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回应。


    首先是新起点,它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置身的环境与面临的问题都有了深刻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其次是新定位,它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意义与价值与以往相比有所不同,其作为民族复兴精神动力的历史使命正不断凸显;再次是新征程,它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为主导的行动纲领和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心育人的实践机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征程的核心内容。


一、新起点:面向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


    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味着中国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经过几代人的卓绝奋斗,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正在向“强起来”转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总体性小康,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总体性落后已经一去不复返。这是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光辉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伟大节点。面对这样一个节点,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深刻指出,新时代的到来取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方位、新起点、新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3个方面。


    第一,从对“物质文化需求”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凸显了公众精神需求的迫切性和多样性。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系统开展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它是统治阶级“思想的生产和分配”[1]98-99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来不是随意的,而是由既定历史条件决定的。当前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思想是根本、政治是主导,道德是基础”的思路[2]10,立德树人,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所坚持的思想、理论、观念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是人民群众总体性需求、向往和目标的集中体现。然而,具体到每一个时空场域,具体到每一个人,其对社会生活的追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有差异的。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人们对文化精神的追求还反映在“量”上,社会成员道德素质较为素朴,文化汲取渠道狭窄,对他们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容易,因为他们对生活的需求还限定在温饱层面,其自我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定性之间的差异尚不算强烈。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正如习近平强调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3]11


    第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使得社会矛盾呈现出复杂化、碎片化的特点,既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要兼顾对这些矛盾的预防、解释、化解,必须作出新的努力。邓小平曾经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4]118,同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空谈思想,不能与实际结合,缺乏对社会生活的解释力,则失去生命力就是必然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紧接着要思考的问题是中国的实际究竟是什么?这在以往并不难回答:“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构成了实际生活诸多问题的基础,解释好这个问题,并将“发展”这样一个具有现代性内涵的概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阐释过程中,便可以赢得社会成员的认可,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以前由于生产力落后这样一个总体性困境诱发的矛盾变成了各式各样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收入差距的凸显、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公平正义在发展中的相对缺位,让社会矛盾呈现出时间性、空间性和碎片化的特点,进而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的实际从一个分化为许多个,为此,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包括课堂)内对这些“实际”都加以把握,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易产生空洞性、空心化现象,从而导致既缺乏对中国社会实际的全面深入探讨,又缺乏对其受众的细致深入研究,难以通过某种方式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性加以应对、解释,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发展面临结构性困境。


    第三,在新时代发展中呈现的新矛盾、新难题考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还不仅仅在于既有矛盾的变迁,在新时代到来的今天,我们的技术手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应当强调的是,不管这些变化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体系中需要面临的新问题。除网络之外,还有一些深刻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比如著名理论家大卫·哈维谈到的“时空压缩”问题,随着交通的迅猛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正日益缩小,人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各式各样的社会成员轻易地聚合到一起,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呈现出“交织化”特点。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更多的还是结构化的问题和矛盾,对于这种复杂交织带来的思维碰撞与矛盾变迁尚缺乏必要的思考机制与应对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特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至关重要问题。


    总之,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既是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表现,同时也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条件、思路发生重大变迁。这些影响来自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复杂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引发的矛盾碎片化以及各式各样新的社会问题及社会矛盾的出现。这种转变不是暂时的,而是历史性的,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二、新定位:打造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新时代的到来根源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势必表现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阶段性调整。党的十九大确定,在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转入决胜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化昌盛、法治完善、公共服务全面布局、生态环境日益美好等目标。从2035年到2050年,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众所周知,“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蕴含着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管这是我们党从诞生之初就具备的“初心”和“使命”,但面对国家分裂、外敌入侵、经济疲敝,伟大复兴的民族必须要以民族独立、人民温饱、国家富裕为前提。在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15。因此,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有新的历史定位,必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为这一伟大目标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这样一个历史性定位突出反映在如下3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加强“四个自信”建设,加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5]153对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以极端重要4个字加以强调,近乎与经济建设并列,其定位之高可想而知,而思想政治教育战线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最重要的战线,它历来是主流思想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传导传承的基本载体[6],承担着在新时代促进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理解党的历史使命、认可党的奋斗目标、支持党的行动纲领的重大任务。尽管我们的民族复兴可望可及,但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3]1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更加强调“四个自信”建设,以道路自信为根本遵循,以理论自信为思想先导,以制度自信为行动保障,以文化自信为内在指引,将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注入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提高社会成员民族复兴行动的自觉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实现个人的社会认同与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认同,全面提升我们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民族复兴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提升公众文化素质和公民素养。民族复兴的领导者是我们党,实现民族复兴的最大力量蕴含在人民群众之中。人民群众的信仰认同决定民族复兴能否按照既定蓝图实现;人民群众的素质品质决定民族复兴实现的快慢与早晚。按照文化堕距理论,一个社会发展通常存在着文化发展的滞后现象,特别是对于中国社会而言,社会公众在公共意识、权利意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公民道德领域的一些方面也存在不足,因此,习近平要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5]154。促进“人”的发展势必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加以把握,全面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和公民素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4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式,因此要将信仰、道德、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最大限度提升公众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广阔的社会基础、智力基础和道德基础。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开展国家文化竞争力建设,提升国际竞争的软实力。新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展开的,它需要考虑在国际社会的意识形态竞争中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也应该成为宣传中国成就、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和平台。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来概括中国处理与世界各民族关系的智慧,习近平非常欣赏这个论断,曾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引用过[7]。这样一种智慧的内涵,是文化的深入交融与彼此合作,是一种文化自信,也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信。在新时代,我们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让中国的话语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建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做到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美美与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我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主要传播和宣传平台,在未来势必承担更多国际交往任务,承担着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的重担。这就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尽最大努力保卫意识形态“领土”安全。


    总之,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因此面临的挑战更多,面临的任务更重,是我们党最宝贵的认同凝聚器,是公众思想道德与公民素质建设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开展国际交往、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的展开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新征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


    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现在面临的最为重大的问题是如何在剧烈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在全新的历史起点和历史方位中去建设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中“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用什么方法”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极大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在党的第十九大上,习近平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在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总的行动纲领。只有在这样一个总纲领下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才能切中要害,才能适应社会结构总体性变迁的新需要,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征程。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指导方针,重点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第一,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与理论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各项事业的总纲领、总指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任务作了规定,对社会主要矛盾作了界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作了勾勒,对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作了强调,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图景作了描绘,并从14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毫无疑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纲领、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8]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讲授、宣传,号召在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中间掀起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潮,就必须从自身做起,只有自身学透、学深、学实,才能将其中的基本论断、基本观点落实到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落实到各种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让广大民众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谈得上深入学习、深入贯彻和深入落实。因此,不论以什么形式、以什么方式,这样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是不可动摇的。


    第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法论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应该注意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一套系统完整的世界观,而且还是一整套方法论,这套方法论的核心原则是人民性、实践性、创新性、专业性。首先,在人民性层面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当家作主放在至高的位置上。在这一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人民性,就必须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话语加以呈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要时刻牢记这项工作的“人文”基础,牢记实现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这一重大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发展的全过程。任何形式主义、主观主义、脱离群众的做法不管有多少“合法性”依据,都必须抛弃。其次,在实践性层面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发展了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根本方针。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必须与受众实际、教育实际、社会实际相结合,不仅要高扬思想旗帜,还要研究问题,特别是对日益复杂的新时代的社会问题,要以时代的紧迫感、使命感展开研究和探索。再次,在创新性层面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复强调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的重大意义。在当今时代,不创新就落后,这样一个基本方法论原则是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最后,在科学性层面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极为深刻的真理性追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到科学发展、科学标准、科学配置,多次论及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科学化和专业化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实现现代化,必须在坚持情、理、规的同时强化科学体系和人才体系建设,从而全面系统地让受众习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必要性,加强对该思想的认同和贯彻。


    第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指导思想和具体指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能对意识形态信仰和道德观念加以分割,要在统一的话语体系中融会贯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加强”和“改进”两个词语,表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和方式。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创新方式、创新路径提出了明确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指导思想和具体指示,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抓手、路径和引领,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不断推动自我创新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一大法宝。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重要、更加关键,并在许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在新的时代,如何用好这个法宝、改进好这个法宝,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思考的问题。改进工作可以从许多方面展开,但其根基和中心不可动摇,那就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将其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这一方面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和精神讲述好、阐释好,另一方面要将其中蕴含的方法论和具体指导原则运用好,为新时代及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玄武,骆郁廷.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6]张澍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定位与运行特征[J].教育研究,2015,4.

[7]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29.

[8]刘宏达.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理论基础与实践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2).


(原载《思想教育研究》,作者张澍军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