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张筱荣: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控制“四力”思路谫论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6-14浏览次数:27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中国手机网民人数持续增长,通过手机微介质传播微内容的微传播方式,早已悄然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媒体蓬勃兴起,微社交、微阅读、微购物、微医疗等微应用迅猛发展,它实际上是在宣告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见长的微时代。[1] 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更为自由快捷,文化也更为多元,这为中国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使得各类异质意识形态蜂拥而至,微空间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和斗争也更加频繁和激烈,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对此,*****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2]。当前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准确把握微时代网络发展实践,坚持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引领力四力并举的思路,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与推陈出新、借鉴国外经验与保持民族特色、主动传播与积极防御的关系,系统构建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控制体系。


一、提升亲和力——努力凸显意识形态的人文性和通俗性


    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效果既与其内容的真理性密切相关,也与其传播载体的适当性和传播方式的契合性相关。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的意识形态传播常常习惯于灌输性的单向传播,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够,亲和力显得不足,难免造成与受众之间心理的疏离,弱化了意识形态的正向凝聚功能,甚至导致了部分青年的叛逆心理,其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在微时代背景下,表达方式的亲和力已经成为影响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的传播,要注意以特有的人文性来体现其以人为本的理念,要通过人文关怀、平民话语、形象表达的方式提升意识形态传播的亲和力。具体的思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以表达方式的人文性来体现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亲和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现实的人的关怀,这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文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需要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具有物质性、本能性的一面,天然地要追求物质欲望和生理欲望的满足。但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人除了有物质性、生理性的欲望之外,还有人文的追求。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上或生理上的享受,还要有超越其物质性满足的人生意义和生活境界的精神追求。因此,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肯定人在物质追求上的正当性,也要注意满足受众的人文精神需要,通过倡导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发展,体现人的尊严和价值。因为,当一个人把精神生活当成自己所必需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自我。[3]P96 因此,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的传播应该在综合考虑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基础上,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改进意识形态传播的表达方式,以充满人文性的表达方式来提升其意识形态传播的亲和力。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4]P13,又要让意识形态传播能够针对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及时引导人民群众的人文追求,为继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另一方面,以表达方式的通俗性来体现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亲和力。通俗性实际上是对人文性的回应,是从理论认知层面上对以人为本内涵的进一步揭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着专业化、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有着专业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这与微民的兴趣爱好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得到更多微民的认同,就必须使理论表述、解读通俗化、形象化,以便于微民理解和接受。为此,可以根据微媒体的传播特点,在遵循和领会理论精神实质的前提下把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微文化产品,引起微民的围观热情。近年来微空间出现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微视频和《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漫画,都是运用微媒体技术进行意识形态传播的有益尝试,充分彰显了微时代通俗表达的魅力。《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微视频时长5分多钟,分为中英文两个版本,创作者以*****记为例介绍了中国领导人的选拔过程,并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领导人选拔过程进行了比较。*****记在视频中以卡通形象出现,从最基层的大队支书干起,到正定县委书记、宁德地委书记再到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的一把手,到国家副主席,再到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经过多个重要岗位的锻炼,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产生机制上的中国功夫式的长期锻炼、选贤任能特点。《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视频自20131014日传上网之后,立刻引起了微民的高度关注,两天内播放量就高达100多万次,多数微民认为这个微视频生动、有趣,没有刻板严肃,是跟得上时代的宣传片”[5]P20-21。在《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漫画中,创作者通过图表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记的政治生活情况:国内考察调研、出访、参加各类会议共80余次,12次离京考察调研11个省市区,当选国家主席以来共出访5次,总计39天,行程遍布五大洲的14个国家。公众假期也常有公务活动安排,创作者因此给*****记配上了一句台词: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这组漫画自20142月发布后,立刻引发了大量的传播,一些微民高喊好萌”“好可爱的领导人”[6]。这些微文化产品巧妙地运用了感性化传播的方式,综合运用视频、图片、数据等方式直观地呈现了领导人的形象,并配以文字辅助说明,容易激发微民的围观兴趣,拉近领袖与微民之间的心理距离。通过这些微文化产品的展示,微民看到的不仅仅是崇高威严的领袖形象,更多的是平民化的领袖面貌,领袖对微民不再是遥不可及、使人敬而远之的,而是可以亲而近之”“近而敬之的。[7]P193


二、增强吸引力——切实解决微民合法利益的诉求


    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要对人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是不够的,还要深入到微民的世俗生活领域,不断满足微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如此,执政党意识形态才能深入人心,真正赢得微民的思想认同。在世俗生活领域,关注微民合法利益诉求的实现是有效提升执政党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重视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背后的利益逻辑,通过利益逻辑现实化来满足微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微民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认同。意识形态作为经济基础的反映,客观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和利益关系的现实状况。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现实社会中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利益关系中的,对利益的需要和追求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根本动力,同时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杠杆。从生成原因和依据方面来看,意识形态问题和利益具有同构性和联动性。毛泽东曾经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奋斗。”[8]P1318 邓小平也指出: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9]P146 微时代要想使执政党意识形态真正得到民众的理解和认同,关键在于要让民众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获得感显著增强,从而使执政党意识形态能够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否则民众就会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失去信心和兴趣。


    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微民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市场化倾向较为明显,个人追求合法利益的行为也受到了正当肯定。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诚实经营、平等交易、公平竞争来实现自己的合法利益。物质利益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原则,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效益和效率开始成为衡量经济活动主体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这种利益评价机制必然对微民的思想产生影响,它可以将微民对物质利益的欲望大大地激发出来,不断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在物质利益原则的推动下,微民利益关注的重心正逐渐从精神利益向物质利益倾斜。因此,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控制需要深入研究微民思想变化和利益构成,准确把握微民基于物质利益的认知特点,妥善处理好意识形态的政治性与世俗性之间的关系,尤其不能忽视政治性主义背后隐含的世俗性利益诉求。


    在微时代的网络环境里,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不断发展,微民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渠道更加通畅,利益诉求意识更为强烈,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来源多样,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利益差距日趋拉大,这些情况给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控制的实施,一方面要关注微民合法的利益诉求,使得执政党意识形态能够真正反映和代表广大微民的根本利益。要提高执政党意识形态为广大微民代言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不是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要让执政党意识形态真正体现在代表微民群体的合法利益诉求上,体现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把握上,使其能够有效反映、切实解决微民的合法利益诉求与期待,不断提升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执政党意识形态应把实现公平正义作为实现其风险控制的价值目标,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以制度和法律的手段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防止少数利益集团利用特权和垄断窃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要通过公平正义的制度和法律设计,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建立健全微民与各级党委、政府之间的利益对话平台,妥善协调各个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解决好微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重要任务,并注意运用执政党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加以落实,以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吸引和凝聚广大微民,让每个微民都能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让他们在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中加深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同。


三、强化凝聚力——密切关注社会心理的变化动向


    纵观世界政党风云,政党的兴衰成败与其意识形态能否得到民众的认同与支持密切相关。换而言之,任何一个政党的生存与发展,都与其自身意识形态的凝聚力状况有着密切的关联。政党,尤其是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执政党,总是处在国家与社会的连接点上,执政党能否把广大民众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使自己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活动始终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关键在于其意识形态能否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与支持,也就是看其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常常与社会心理密切相关。社会心理是联系意识形态与个体心理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微时代社会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运行是否正常,都要通过社会心理反映出来。微民的各种兴趣爱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微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从中可以透视一个时代的社会心理。社会心理不同于意识形态,二者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从区别来看,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并能相互影响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较低层次的社会意识,如民族风俗习惯、民族情感、自发的信仰和崇拜等;意识形态则是经过理论加工、上升到思想理论体系的东西,是一种系统、定型、较高层次的社会意识,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等。从联系来看,社会心理是意识形态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形态是社会心理的提炼和升华,意识形态不能脱离社会心理而存在,意识形态形成之后又对人们的社会心理以极大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认为,群体中的成员有着一些共同的需求,如信息需求、交往需求、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等。执政党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政治组织,必须充分认识民众的这些社会心理需求,加强同民众的思想和情感交流,通过不同途径分别满足民众的社会心理需求,从而使其意识形态能够获得更深厚的情感认同和支持,最终形成强大的意识形态凝聚力。由于社会心理能够反映群体成员的共同需求,因此微时代的执政党意识形态必须密切关注社会心理的变化动向。


    第一,发挥社会心理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但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之间并不一定是直接发生联系的,社会心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社会心理一旦对意识形态有了新的要求后,意识形态就会或迟或早地发生相应的变化。诚然,我们并不能据此就将意识形态发展的最终动力归结为社会心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发挥社会心理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将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应善于从社会心理中汲取滋养,经过加工提炼,从而使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能够深入人心,真正得到微民们的认同。


    第二,引导社会心理的理性化发展。一切思想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即某一时代的心理。”[10]P196 从反映社会生活真实面貌的时效性上来看,社会心理因为具有直接性的优势,所以往往能够比意识形态更快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从而成为意识形态内容的重要来源。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实际上是对微民网络生活的回应,与微民网络生活的内相关性正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的充分吸收和转化之上。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在进一步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微时代的社会心理及其所反映出的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诉求,从理论上进一步回应微民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切,引导社会心理进一步朝理性的方向转化。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的吸收和转化,当前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上,它反映了社会主体成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诉求,揭示了微时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诉求。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对社会心理的吸收和转化还要注意系统回答中国社会在微时代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特别是网络舆论热点事件频发问题、境内外舆论互动加深问题、意见领袖影响网络舆论问题、热传播中负面倾向明显问题、过度质疑较为普遍问题等等,为全体社会成员能够理性、客观地认识和看待这些问题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第三,注意舆论宣传与社会心理的有机契合。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引起微民心理变化的,除了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外,舆论宣传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微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变得越来越快速也越来越难以控制,这给新时期执政党网络舆论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与挑战。过去曾有学者认为,单方面地通过媒体的舆论宣传完全可以确立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在微时代的网络环境中,虽然媒体的舆论宣传可以发挥出强大的影响力,但是仅仅依靠媒体去作单方面的舆论宣传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舆论宣传的东西还需要经过社会心理的过滤。执政党虽然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微媒体去对民众进行意识形态宣传,但至于宣传的效果如何,则要看民众的社会心理接受程度了。因此,微时代的执政党意识形态工作不能陷入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的表达怪圈,要在舆论宣传上寻找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契合点,防止出现意识形态工作的盲区。


    由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在对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微民在微空间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社会心理,做好微空间的舆论引导工作。注意发扬健康的、积极的社会心理,克服和转化不健康的、消极的社会心理。只有当我们善于通过微媒体倾听微民的心声,了解微民的所思所想,才能切实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执政党意识形态才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其安全风险才会得到有效控制。


四、提高引领力——正确开展意识形态批判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公开宣称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揭露现代社会一切对抗和剥削形式,批判资产阶级的剥削理论,从而帮助无产阶级实现消灭剥削的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来批判资本主义的,并在这一批判过程中发现了新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是批判和革命的。批判性以实践为基础,表现出明确改造世界的实践性。为了确保自己统治的安全,任何执政党都必须要对异己的意识形态加以批判和控制,在批判中不断巩固自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因此,在微时代的网络环境中,无产阶级必须要善于抢占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否则其他阶级可能就会抢占这个阵地并不断消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客观存在的,并随着微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毛泽东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他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11]P230 微时代的网络环境中,西方发达国家正凭借微媒体技术上的优势不断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微渗透,大肆宣扬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取消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瓦解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些错误思潮正借助微媒体传播技术上的便利,以微渗透的方式不断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企图在思想文化领域制造混乱,让微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动摇乃至否定,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缺乏信心,对共产主义的实现感到渺茫,进而实现西方国家分化与西化中国的图谋,这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当前应适应微时代网络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控制工作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方面要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进行自我批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大量的手稿、书信、笔记以及其他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但它并非经典文本的全部,有的还是对经典文本原义进行选择和加工的结果,这其中可能还会发生一些断章取义式的误读和误解。为了正本清源,必须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还原马克思主义的真实面貌。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思想,关于国家的本质与职能的思想,尤其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以人为本的论述,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形成的认识,维护人的尊严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倡导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共性需求相结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另一方面要对错误社会思潮进行批判。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批判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这些错误思潮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指明错误的实质和危害,并对其开展批判与斗争,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这些错误思潮的传播范围,尽量降低和消除这些错误思潮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近几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加强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对当前影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进一步揭示了其错误本质和危害,这对于我们开展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交锋与对话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微时代的意识形态批判不是扼杀一切非马克思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和包容的意识形态,它能够兼容并涵盖其他不同类型意识形态中的有益成分。借鉴毛泽东关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要论述,结合微时代的网络发展现状,来处理新时期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应摈弃传统的二元对立的斗争型思维方式,运用科学的方法客观评价微时代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分析其产生背景、价值诉求和社会影响,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在差异中谋求共识,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磨合中扩大认同,努力形成一元指导与多样并存的执政党意识形态格局。在坚持对各种错误思潮开展意识形态批判的同时,也要注重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它不仅要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同时也要善于从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中吸取营养。它不是要将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排斥在自己的理论之外,而是要将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吸引在自己的周围。因此,微时代的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需要针对微时代网络环境的变化,根据微民思想和行为上的特点,综合运用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断引起微民的关注、评论和转发,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力。


参考文献


[1]张筱荣,王习胜.“微时代背景下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3][]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万以,.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侯月娟,郎劲松.领导人形象:国家软实力的高端表征——探析传媒与国家领导人公共形象的互动传播[C].哈艳秋,刘昶.新闻传播学前沿2013-2014[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

[6]人民网.《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疯狂传播网友赞好萌[EB/OL].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220/c22219-24414183.html.2014-02-20.

[7]赵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0][苏联]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三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

[1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原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作者系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