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秦在东: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特殊使命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6-19浏览次数:429


    *****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深刻论述,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分析,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规划,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战略格局、强烈的政治担当,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

    

    总书记在报告中还对青年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吹响了新时代青年投身中国梦伟大征程的号角。新的时代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新的使命但当,只有全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刻认识并践履自身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承担的特殊使命,协同发力,才能护航大学生平稳度过人生特殊期,导航大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引航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特殊的社会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着帮助大学生从“自然个体”向“社会个人”转变的特殊使命。高校青年社会化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性不断降低、社会性不断增强并达到平衡统一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人的过程。

  

    人类社会历史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发展阶段对“合格的社会人”的定义不同。在社会主义中国,“合格的社会人”意味着生理成熟的自然人个体必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形态、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拥有中华民族共同的社会心理、共享共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最根本的是使用同一套核心价值体系来观察、分析、解答和解决问题。

  

    大学生作为正趋成熟的生命个体,自身很难自觉、自主、自动地完成这个社会化过程。而高校是大学生获得社会“准入资格”之前完成社会化的“预备训练场”,是从生理成熟的自然人向合格的社会人转变的关键一环。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帮助大学生确立生活目标、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而且要让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学习社会规范、适应社会角色、形成社会人格,还要特别注意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更进一步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校各级党委、团委、行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咨询等专门队伍,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其他学科教师等专业队伍)必须综合发挥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专长,形成合力,让学生既获得社会生存的技能本领,又努力避免成为有才无德之人,既夯实社会发展能力保障,也“为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二、特殊的文化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着帮助大学生从一般社会人向文化人转变的特殊使命。人类向高级阶段进化的标志就是创造并使用工具,既生产物质生活也生产了人本身。可以说,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衍史就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九十多年的建设改革史就是社会主义文明的繁荣发展史。大学生是中国高素质人群的代表,是最具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中国最宝贵的智力资源。未来中国能否在文化国力竞争中胜出,能否在人类文明史和社会主义文明史上继续作出独特贡献,关键就在于一代又一代大学生能否完成从一般社会人向文化人的转变。在帮助大学生精神成人、文化成人的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首先,用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来化人。学校是传播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实现“以文化人”的主阵地、战略高地。从内容上看,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文化成果和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先进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方法论上看,在社会主义高校用中国当代先进文化来化人,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用新时代***********思想理论武装学生头脑、用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感染学生、用无产阶级先进文化成果教育学生、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粹激励学生,用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感动学生、用科学真理和道德典范教化学生。

  

    其次,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来引导人。一直以来,中国人民之所以展示出卓越而持久的文化创造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根本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文化使命从根本上讲,就在于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标准,即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人民的实践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根本性质。只有把握住这个方向,大学生才能看穿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和“精神拉锯战”的实质,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能力,有效开展文化创造实践,真正承担起时代赋予他们的文化使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蓬勃发展的生力军和排头兵。

  

三、特殊的政治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肩负着帮助大学生从文化人向政治人转变的特殊使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揭示出人天生的政治社会属性。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属性不会自动显现,其政治意识的培养、政治能力的训练以及成为何种性质的政治人仍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付出大量心力和智慧。

  

    首先,明确“政治”的特定涵义。这里的政治人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框架下的政治人,是党和国家需要的政治人。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不是拥护别的什么主义,并且具备行驶社会主义民主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成熟的政治心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分化、价值多元导致大学生政治信仰迷失、政治价值观模糊的危险现状必须引起全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帮助学生实现向政治人的转变,要求高校思想工作者要正视和警惕校园内普遍出现的社会主义政治观淡化、僵化、早衰的现象,坚定不移地彰显社会主义办学性质。

  

    在大学生中颇为流行的所谓“大学只谈学术,不谈政治”的谬论实质上是片面地打着学术自由的旗号,歪曲和否定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和任务,是在为反马克思主义、非社会主义和反社会主义敌对势力侵蚀和腐蚀大学生精神肌体开后门、留空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做到“科学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守好在党爱党、在党言党的政治底线。

  

    其次,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参政能力。大学生群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机活力的未来和希望,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潜在群体。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参政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不可无视和轻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作为大学生开启社会主义公民政治生活的引路人和同行者,综合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网络互动新空间和课外实践新课堂来教授学生人民民主、公正法治、德法共治的社会主义政治理念,来设置政治议题开展政治参与和准政治生活实践,来倾听和引导大学生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诉求,让学生意识到感受到自己的政治人身份和政治力量。

  

    同时,充分利用业余党校培训班、推优入党等时机,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让大学生党员成为带动提升大学生政治意识的骨干。当前,尤其要重视大学生网络参与能力的培养和网络参与行为的塑造,引导大学生理性、有序地进行网络政治参与,鼓励大学生成为又红又专的网络红人和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宣传员。

  

四、特殊的道德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肩负着帮助大学生从政治人向道德人转变的特殊使命。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居于物质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之上的还有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等观念上层建筑。较之于物质和政治上层建筑而言,人的道德上层建筑更为复杂,因其距离物质下层建筑较远,其影响因素也更多、塑造难度也越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肩负的特殊道德使命,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确立真、善、美的标准,自觉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为行为准则,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注入更多的德治可能。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正常的道德判断单靠课堂上的道德灌输和道德说教是不行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以自身为“教具”,让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具象化、亲切化,树榜样、立规矩,用心灵影响心灵、用灵魂碰撞灵魂、用行为带动行为。

  

    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将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将说理与践行相结合,能够有效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针对目前的具体实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应带头遵守职称评聘的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始终把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和本质,不唯项目、不为科研,做好人的工作,让思想政治工作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其次,探索大学生道德驯化的有效机制。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仅仅依靠道德宣导、榜样示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强化特殊文化场域的“道德驯化”。道德驯化有别于一般的道德实践和道德养成,是特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动创设或改造利用现有的客观文化场域来塑造特定的道德情景,通过控制各情景变量来带动大学生进入“道德评价—道德判断—道德选择”的道德修正轨道,通过设置必要的正向和反向激励措施,让高尚的道德选择成为大学生的条件反射。从态度改变理论和行为心理学角度来看,道德驯化不是一蹴而就、一概而论的,而是一个反复调整和不断巩固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和高校各专业力量和专门队伍一起,充分利用人类的生物本性和应激本性,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不断触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达到改变大学生道德态度、塑造正确道德人格的目的。

  

五、特殊的救赎使命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肩负着治疗精神和救赎灵魂的特殊使命。一方面,高校已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市场经济残酷的竞争压力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高度焦虑和迷茫,精神世界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健康的社会人”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保留有一个只属于自己不愿向他人敞开的角落,这个角落收藏着来自原生家庭、来自生命历程,甚至是与生俱来的孤寂、伤痛、苦闷或是自责自卑感,有时候甚至连当事人自己也不愿承认这个角落的存在,不愿正视自己的另一面。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变化的敏感、多变、不稳定期,倘若其精神垃圾和苦楚得不到有效开解、找不到化解渠道,那么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特定情境下,极有可能爆发为吞噬大学生理智和心灵的毒药,极端情况下会直接导致青春朝气的大学生走向反面、走向毁灭。作为专业的精神生产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责任、有能力承担起人文医生的角色,帮助大学生构建健康、积极、阳光的精神人格。

  

    首先,学会聆听、鼓励倾诉。聆听是一种常用的精神治疗手段,一旦大学生愿意“说出他/她世界”,就是迈出了清洁精神的第一步,也是发出了请求帮助的信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科学的精神、专业的技能和亲切的姿态来陪伴学生勇敢面对、正视、化解和悦纳自我精神症结。鼓励构建起家庭和学校、同学和室友等组成的良性互动网络,减少大学生的孤独感。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善于从精神现象学角度研判学生的精神信号,鼓励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倾吐内心,通过宣泄表达来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分析和自我和解。

  

    其次,主动干预、反复巩固。*****记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对于更多数选择沉默面对、独自承受以及还未意识到精神垃圾已经对生活学习带来负面作用的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是仅仅被动地充当西方社会里的牧师,而应把握精神治疗规律和人的精神心理发展规律,主动作为,从典型事例和社会热点切入,将群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显性疏导和隐形引导、灌输教育和自主教育相结合,反复巩固大学生正面、健康的精神人格,替代和消除负面心灵垃圾,救赎学生灵魂,让学生以阳光开阔的精神面貌轻轻松松、坦坦荡荡地去迎接逐渐展开的人生画卷。

  

六、特殊的历史使命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和优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肩负着推动党和国家辉煌历史向前发展的特殊使命。回顾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让社会主义制度在这个地球上生机勃勃地长久存在,开启了中华民族和世界历史新纪元,开拓了中华文明史上最优秀、最瞩目的文明成就。

  

    然而,在世界多元文化猛烈冲击之下,我们的后人——当代大学生生活得“岁月静好”,是否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是否还能“负重前行”持续创造灿烂的文明?目前看来,这仍是一个有待回答、不容乐观的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将推动中国历史沿着社会主义轨道向前发展的接力棒顺利传递到新一代大学生手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大历史课题。

  

    首先,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时代观教育大学生。人类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都是由人创造的,这里的“人”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的概念的集合。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创造历史的“具体的人”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的每一位中国人。一个人若只生活在当下,不关心这个种族的来路和去处,那么不论他的能力有多强、成就有多大,他也注定只是浅薄的、短暂的存在。只有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书写和改变历史的人生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成为永恒。

  

    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时代观教育大学生,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时代观丰富的科学内涵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为大学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宏大视野下审视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任务提供科学的理论分析工具。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学会用身边生动的案例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来理智地分析和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教育引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正确看待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和各类社会矛盾的形成根源。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时代观教育要最终落脚在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上,落脚在让大学生清晰认识自己在中国历史上所承担的时代责任上,促进大学生群体提升历史自觉,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命运相统一。

  

    其次,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科学的方法论武装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科学的观点、立场、方法来分析解决中国的特殊问题是分不开的。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义务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根本方法交给当代大学生,让他们不论走向哪个工作领域,都能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和生活现实的考验,不忘初心,砥砺实干,成长为国之栋梁。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服务中,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光要解决具体问题、化解学生矛盾,还要注意方法论层面的适度拔高,比如,从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利义观发散开来,给学生讲清楚背后的运思逻辑和行事逻辑;从创新创业的梦想和实践出发,讲清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指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参与社会实践中,要注意坚持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应对现实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固化到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去,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终身受用的坚定选择。

  

    综上所述,新阶段新形势新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所承担的六项特殊使命,以促进完成大学生社会化为微观着眼、以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为中观目标、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为宏观旨归,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

  

    其特殊的社会使命、政治使命、文化使命、道德使命遵循人的社会化规律,逐层递进;特殊的救赎使命贯穿在前四个使命践行的全过程,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特殊的历史使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最高使命,统筹其他五个使命的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和忠实地执行这六个特殊使命,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才能带领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书写出奋斗的青春华章。

  

(原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