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与发展规律 ——首届“南湖思政论坛”会议综述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7-04浏览次数:319


    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要求,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热点问题,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201868日至9日,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湖南理工学院联合《思想理论教育》《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杂志在湖南岳阳举办首届南湖思政论坛。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并围绕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热点与发展规律展开研讨。

一、聚焦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

  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冯刚教授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就在于:很好地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内容和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和完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融合了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育人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得以提高,结构更加优化,政工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教师等共同组成了大思政格局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彭庆红教授分析了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并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提出了相关对策。他认为,基于社会思潮的复杂情况和广泛深远的影响,全社会应该对影响政治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思潮要加以严格的管控。对待社会思潮要实行四要四不要的方针,四要是指要找到源、要发现群、要盯住核、要看到势四不要是指不要淡化、不要泛化、不要误读、不要误判。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思想引导与帮扶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权威对话、探寻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等教育教学方法。

  重庆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邓卓明教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五条基本经验。他指出,面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中国共产党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探索出了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经验:坚持把引领社会思潮作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指导思想,确保马克思主义一元引领多元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凝聚共识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主要目标;坚持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原则;坚持把整合力量作为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李建华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度与职业类别、性别、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居住地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而对于中华传统美德诸因素的认同,以的认同度最高,而的认同度最低。对此,他认为,要在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中适当加强廉耻教育,强化耻感教育。要加强各行各业不同群体的道德教育,尤其要加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传统美德监控,强化社会强势群体的道德示范作用。

二、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及发展规律

  冯刚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应紧跟时代步伐,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注并融入实践。要以党的理论创新为引领,不断吸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在系统构建、整体推进的机制设计上下功夫,使该学科建设完成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变。要从学科的发展规律出发构建学科支撑和与相关学科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学科产生内在支撑力并更具开放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规律,他还提出,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的研究着手,把反映学科规律的理论、实践和现场感的内容及其变化规律准确描述出来。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秦在东认为,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还不够成熟,学科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概念体系、范畴体系和原理体系都还不够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学科建设的全局性、统领性、方向性、未然性和发展性五个特征。要从发展战略上把握学科的发展速度、方式、质量、发展点、发展能力以及学科发展的规划与策略。要探究学科发展的核心知识体系问题、突破学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他还提出,应该从回答和解决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人的错误思想是怎么形成的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来想找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规律性。

  湖南商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唐亚阳聚焦互联网思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为互联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教育环境、教育思维、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变化。我们应该理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和脉络,即在互联网的发展下,网络思政由原来的内容主导变成关系主导,进而演变为服务主导和人工智能;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

三、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发展

  湖南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李明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成效性问题。他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随着机构层级的下降呈现递减趋势。这一问题的解决,须回归教育的本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确保教师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努力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主渠道相互配合的育人格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博士生导师刘宏达探讨了文化自信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挑战与策略选择。他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面临着各种文化冲突的挑战: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掌握着文化话语权的一些外国文化消解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功能,阻碍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中,功利主义的现象始终制约着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传播;在大学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冲突中,社会各种文化对于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大学文化不断侵蚀;在学生文化与教师文化的冲突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理性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要以文化自信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四、探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变化和时代特征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满意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思维及具体内容的选择会出现新的变化、现实要求会提高、难度会增大,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表现形式、作用条件、适用范围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不能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规律不会变。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须充分整合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打造以网化人、以网育人、以网养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智能化体系。

  湖南理工学院彭柏林教授指出,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应突出中国特色和高校特色,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为本,强调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的自愿性,并要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创新性的引导。湖南理工学院张军探讨了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下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时代境遇与可行路径。

    来 源:微信公众号“思政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