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建设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付来教授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双一流”建设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7-13浏览次数:29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彰显了党中央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双一流”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站在事关党的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工作全局、事关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事关马克思主义事业薪火相传、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来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努力适应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始终铭记党和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初心和使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双一流”建设,首要的是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要求、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动向、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新目标,通过一系列全局性、系统性、前瞻性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创新,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落实举措,切实“带好头、引好路、教好课、写好文、发好声”,充分发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双一流”既是一项突破性工程,也是一项引领性工程、示范性工程。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目标,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是要面向时代、面向未来,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研究走向,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地,就是要接地气,立足实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民生关怀,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工作母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责无旁贷地把扎根中华大地、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在学科建设上,继续推进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建设;在教学改革上,着力完善示范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在科学研究上,致力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在师资队伍上,倾力培育国内领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团队;在社会服务上,重点打造新型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端智库。力争通过“双一流”建设,将学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宣传的坚强阵地和示范基地。

    围绕“双一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整体上还处于不充分的发展态势,我们要通过“双一流”建设工程,推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积极配合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振兴计划的实施,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实力提升和基础能力建设等重大工程实施;通过“双一流”建设,引领和促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整体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和研究质量,做大做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和研究。

    围绕“双一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积极主动发挥社会服务功能。要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积极申报应用对策研究项目,积极提供决策咨询、政策建议,以多种形式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发挥“双一流”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围绕“双一流”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真正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精神的思想基石,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科建设发展的独特优势。

    建设“双一流”要注重大学和学科两个一流协调并进、内涵式发展。建设一流大学首要的是建设一流学科,而一流大学建设又不能简单等同于一流学科建设。要正确把握“学校”和“学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要服务于学校整体规划,牢固树立整体意识和大局意识;在学校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院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实现整体规划下的差别化发挥发展。建设“双一流”重在质量和特色,绝不是简单的量多量少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既要坚持全面发展,又要突出优势、形成特色、做优做强。

    站在新的历史定位开启的“双一流”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流学科从来不是脱离社会、脱离学校而孤立存在的,必须也应当根植于国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本校特有的校情和院情。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建设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需要在内涵、品位和精神气质上下功夫,需要在“世界知名”和“中国特色”的结合上下功夫。

    来  源:中国人民大学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