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熊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完善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9-21浏览次数:204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天平常常偏向教师主导一侧而存在失衡,这需要一方面,持续强化教师主导理念,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和引领性;另一方面,着力强化学生主体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环境、新条件,大学生思想行为所呈现的新特点、新规律,推动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完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着眼寻求平衡融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核心关联点,树立服务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注重学生成长体验,以此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环境和条件变了,发展理念就自然要随之而变。如果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发展理念就会失去引领性,甚至会对发展行动产生不利影响。[1]当前,面对互联网社会的崛起、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面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新需求、新特点、新规律,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偏重强调教师主导而相对忽视学生主体的问题更为突出,这就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互联网时代,紧扣大学生特点,着眼寻求平衡融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核心关联点,树立服务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理念,以此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状考察与辩证思考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认识和把握,直接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根本方向和核心内容。当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作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体,两者间的关系是主体间性关系,其中,教育者是主导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主学主体,在教育者的主导下发挥主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呈现教学相长合作共育双主体结构。[2]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体间性关系的认识,以人为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被高频提及、充分论证,已在学界形成广泛认同。相对应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两大理念在不同情境、不同时段、不同形式的具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各有呈现、交叠轮动、相互切换。然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天平并非完全平衡,而是常常偏向教师主导一侧,如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育者主导教学计划、教案设计、课堂组织、考核评价等,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主导党日活动、团日活动、社会实践、报告讲座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主导平台建设、内容采编、信息推送、活动组织等,学生在参与教育情境设计、教育内容开发、教育模式创新、教育互动讨论等方面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指向出发,强调教师主导有其必然性。正如列宁灌输理论所强调的,群众不会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从外部自觉地将其灌输到群众中去,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3]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切实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4]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强调教师主导亦应重视学生主体,两者间是相互关联、内在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为其对象,大学生作为现实的人、具体的人,有其具体的生活实际和成长发展的现实需求,正视、重视、理解学生成长发展需求,是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内生动力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实效的重要保障。[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将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存在感、获得感、满足感,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天平失衡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持续强化教师主导理念,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和引领性;另一方面,要着力强化学生主体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发展完善的时代背景与现实需要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大变量[6]于潜移默化间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认知模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环境、新条件,大学生思想行为所呈现的新特点、新规律,推动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发展和完善。

1.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的启示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7]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为解读互联网现象的基本分析范式和主导互联网+的主流思维方式。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核心理念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强调既要满足用户的功能性需要,又要满足用户的体验性需要,强调既要给予用户功能上的满足,又要给予用户生理、心理、情感上的满足--人的愉悦,包括健康、美观、舒适、便利、快捷、有趣等。基于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跨界思维、平台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互联网思维衍生而出,不断地刷新着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时代用户思维启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要重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既要注重教育供给的真理性、导向性,更要注重教育供给的接地气、聚人气,通过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通过提升学生学习参与体验,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影响学生,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和黏性,进而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

2.互联网时代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与要求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当代9500大学生在新的成长环境、成长过程中呈现出新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具有更为鲜明的主体意识和独立主张。基于互联网的海量性、便捷性,信息由历时传递转为共时传递,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需求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不惟师、不惟书、不惟上的精神主张得到彰显。二是具有更为强烈的话语意识和表达冲动。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人人都是通讯社,人人都有麦克风,大学生习惯于通过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工具,随时随地发表观点、表达意见,对具体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切身利益表达自己的诉求。三是具有更为自主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性、虚拟性,大学生开启了自适应学习模式,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而非死板地按照课程计划进行学习;开启了体验式学习模式,在现实模拟场景中进行体验式学习,而非枯燥地学习理论知识;开启了同侪间学习模式,在网络社交圈子中进行同侪间的学习,而非单一地跟随教师参与学习。互联网时代学生群体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现实需要与思想脉搏,真正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与网络生活。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发展完善的基本向度与建构进路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用户思维的勃兴与启示,结合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与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互联网传播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将教师主导理念和学生主体理念置于具体视角、情境、阶段之下进行辩证认识、一体把握,促进二者间的平衡融合、相生相长,树立服务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理念,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互联网是一种去中心去权威架构,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平等的节点,都是人的网络实践活动中不容置疑的主体[8]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是拥有独立意志的信息选民,拥有信息的选择权、评价权、发布权,浏览什么网站、关注什么信息、表达什么态度,全由学生自主决定,几乎不受任何外在干涉,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得到空前张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彰显。与此同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基于文化传统和特定场景所构建起的教育权威、所拥有的主导权有所弱化,难以按照单方面的设计掌控教育过程,难以按照组织化的安排掌握教育对象,难以按照计量化的标准评估教育效果。互联网时代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彰显,规定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不再是主动被动施动受动的关系,而是转化为教育过程的共同构建者与平等参与者。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理论的宣讲者、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管理者,而是转换为学习场景、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开发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9]这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从教的范式学的范式转变,从传授模式学习模式转变,围绕学生发展重构教育体系,围绕学生需要重组教育资源,围绕学生体验重设教育场景,围绕学生反馈重建教育流程,引导促进学生在充分合理地发扬其主体性中实现精神成长和素质发展。

2.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人的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在人的心理-行为过程中处在起点的位置。[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将人的需要归为自发需要、自觉需要、自由自觉需要三个层次。大学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困惑,承受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成长烦恼,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问题意识和质疑批判精神,有着获得思想引导、心理疏导、成长指导的现实需要。然而,为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抬头率不高?为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率不足?为何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点击率低?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尚未真正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或者未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往往所讲的并非想听的,常常所给的并非想要的学生所学不能转化为对日常学习生活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11]倘若教育供给-需求关系出现错位,就会成为低效供给甚至无效供给。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2]这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出发,主动深化供给侧改革,既要注重教师想讲什么,更要注重学生想听什么,既要注重教师想给什么,更要注重学生想要什么,既要注重学生显性需要,更要注重学生隐形需要。通过深化对象研究、接受学生反馈真正理解学生需要,通过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切实满足学生需要,通过提升教育活力、释放教育张力有效激发学生需要,抓住学生的痛点痒点兴奋点,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舒缓心理压力,化解成长烦恼,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中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3.注重学生成长体验

  体验,是人的精神感受、心理感受。体验为王,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逻辑。在互联网时代的海量信息面前,注意力正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信息的丰富导致注意力的贫乏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13]那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怎样才能从各类信息中脱颖而出,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赢得学生的认同?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更为关键的是要满足学生体验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有意义,又要有意思,既要有营养,又要有滋味,既要有内涵,又要有颜值,要能真正吸引学生、打动学生、黏住学生,要能真正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愉悦感、获得感、满足感,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于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实现自发式、社会化快速传播,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川老师的网络文章《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人民日报》的网络文章《中国精神,到底在哪里?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既以饱满的素材给予学生深刻的思想启迪,又以生动的故事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故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之作。这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更要注重满足学生的体验需要,从学生体验出发,主动运用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跨界思维、社会化思维等互联网思维,主动进行内容创新、话语创新、方法创新、模式创新等系统化创新,真正创设有带入感、体验感的教育场景,推出有亲和力、吸引力的教育信息,融入学生基于自我经验的意义建构过程,构建教学融合、教学相长的和谐育人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场,进而形成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与熏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祝全国各族人民健康快乐吉祥祝改革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N].人民日报,2016-02-04.

[2]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理论依据[J].中国高等教育,20175.

[3]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5]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713/14.

[6]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上).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8]谢玉进,吕雪飞.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7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10]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0.

[11]刘守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哲学解读及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上).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13]HerbertA.Simon.TheArchitectureofComplexity[J].ProceedingsoftheAmericanPhilosophicalSociety,1962(6).

  

(原载《思想理论教育》2018年第7期,作者单位系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