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评价中心部分教师参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重大理论观点辨析”的线上学习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22-06-16浏览次数:111

(通讯员:黄敦兵)614日下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教师参加了题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重大理论观点辨析”的线上学习活动。

  

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讲席教授侯惠勤主讲,清华大学李成旺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教授王峰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秀琴为与谈人。

侯教授指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不到1200字,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者”。讲座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定位入手,他认为马克思从未彻底抛弃费尔巴哈,马克思首先是一个费尔巴哈的信奉者,马克思的哲学党性、阶级立场和哲学主题保持不变。因此阿尔都塞关于1845年春马克思发生了“认识论断裂”一说并不准确。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基础是科学实践,超越费尔巴哈只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重要一步”。1845年春以前,马克思已经形成了新的世界观。科学实践观的形成过程是一种“论证方式和话语方式的转变”,而“世界观和哲学主题的转变”更为重要。马克思阶级观点与唯物论同步发展。侯教授建议将本《提纲》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合看。《提纲》突出了与旧唯物主义相区别的新唯物主义,而没有强调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提纲》特别强调历史唯物主义,但唯物主义的立场一直都在。

马克思之所以批判费尔巴哈,不是因为他的消极作用大,更不因为他“弱智”,而是因为他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哲学。马克思批判的黑格尔哲学,是德国站在现代历史高度的唯一形式。开始超越黑格尔的费尔巴哈更先进。马克思批判总结费尔巴哈哲学,便站到了哲学研究的最前沿。不能笼统地讲费尔巴哈不懂能动性,他已经提出唯物主义的能动性并尝试着去解决。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不是“有限性”,而是“无限性”。费尔巴哈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的“中间环节”。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世界观“唯物主义转向”的结果,而不是其变革的前提。唯物论对于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具有四大意义:唯物论决定了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是客观的、无限的、开放的,是以反映论的认识论为基础的,是以人民群众为历史主体的,还决定了科学实践观具有判断实践价值是非的客观标准。

讲座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之后进入半小时的与谈阶段。与谈人谈到老问题的新思考,学人的家国情怀、学术信仰与学理支撑,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研究范式即原理式研究、思想史研究、文本文献研究等问题。

老师们表示,听了这次经典分析课及专家点评之后,收获很大,也产生了不少新的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