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艾四林教授撰写的《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书,自己近40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历程历历在目,不禁很有感慨和收获。
与艾四林教授同事了近25年了。他1994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毕业后来到清华大学哲学教研室。当时的哲学系是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单位之一,那时我是哲学教研室主任。当年的艾四林老师,年轻帅气、勤奋努力、朝气勃勃,为人谦和低调,他一来,就给我和同事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当年,他无论在做人文社科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的行政工作,还是在做科研和教学工作中,都成绩斐然,赢得大家的一致好评!
后来,刘美珣教授,我和艾四林教授先后担任了清华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主任。艾四林教授在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后,则担任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我们三人在这十几年里,有长时间的合作经历。我们的合作非常默契、和谐,至今想起来仍然感到十分亲切、愉快,令人难忘。当然,其中刘美珣教授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头人,她的作用则是非常突出的。关于刘美珣教授,我和艾四林教授三人的合作,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2005年我们三人一起申报争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经历。当时,我们一起准备申报材料,一起出席申报会议。刘美珣教授主要负责介绍申报资料的工作,我主要负责答辩,艾四林教授则负责操作电脑演示系统。我们的合作十分成功,结果获得了2005年的政治理论课教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当年曾担任评委的一位教授告诉我,你们三人的申报团队一出场,就给了评委一个实力雄厚、团队和谐、老中青齐备,战斗力强的印象,对申报成功来说是加了不少分的。
再后来,刘美珣教授和我先后退休了,艾四林教授则担任了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第一任院长至今,挑起了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头人的重担。这些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艾四林院长和他的团队的领导下,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排头兵。
作为艾四林教授的老同事,在我看来艾四林教授能够做好这个工作并不是偶然的,这得益于他本身所具有的如下特点和品格:
一是,他深刻认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非常热爱这个工作,对此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几十年如一日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大家知道,清华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后来先后成立了以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这期间作为北京大学德国哲学方向博士出身的艾四林教授,曾有多次重新选择教学、科研的学科方向的机会,但是他始终坚持选择了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工作,并且作出了傲人的成绩。
二是,他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他在这个领域中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因此,他在这个领域中始终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学科带头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领跑者。
三是,作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他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管理和建设中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在他和他的领导团队的努力下,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做到了团队整齐稳定、组织严谨有序、教师勤奋敬业、科研教学成果丰厚的喜人局面。
四是,他具有谦逊、礼让、尊重他人、团结同志的好品格,受到大家的敬重。在清华大学纪念百年校庆的时候,学校决定让各院系推荐一批“文科杰出人才特殊津贴”人选,能够享受较高的荣誉和经济待遇,以示表彰和鼓励人文社科方面的优秀教师。本来,艾四林教授以高票入选,但是他却坚决推让这项荣誉和待遇,此举赢得了老师们的普遍赞扬。
正因为如此,清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艾四林院长和他的团队的带领下,这些年来取得了杰出的成绩,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界的普遍好评。
我作为在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岗位上工作了近40年的老教师,在读了艾四林教授所著的这部《新时代如何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书后,感觉既熟悉又亲切。这是他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课程建设的成果总结,可以说,这也基本上能够被看作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几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经验总结。
我认为,这本书比较集中地讨论了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理念。
具体说来:
一是,清华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基本的办学思想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具备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核心任务。几十年来这一思想在清华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办学实践中,始终是十分明确的,被一直坚持着的,是从来没有动摇过的。在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看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清华大学作为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
记得2001年在筹备纪念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的校庆活动中,在讨论到关于如何总结清华大学的办学经验时,有人曾提出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清华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加以确认和强调。然而,当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关教师就明确指出,清华大学建国以来办学的成功经验应该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以培养“又红又专”,具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的办学指导思想,这才是清华大学办学成功的宝贵经验。通观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本书通篇贯穿了这一重要思想。
二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教学作为核心任务,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使其入心、入脑,能懂、能够长期影响他们的思想、实践和人生。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这一点不动摇、不放松。本书就是围绕这一主题揭示了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的。
三是,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能够真正做到让学生入心、入脑,有收获、有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必须根据新时代社会环境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改革,不断地探索课程建设和教学的新形式、新规律、新内容、新方法、新措施,这种改革创新和不懈探索教学规律的工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保证其吸引力、实效性的重要环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在新时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都对马克思主理论教育提出了尖锐的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当然,我们也同时遇到了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机遇。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和民族崛起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使人们能够更令人信服地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力量。因此,在这种条件下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规律和教学方法,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局面,就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掌握科学方法这个问题,我是有深刻体会的。退休5年来,我有两个报告“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和“唯物史观与宗教信仰问题”应邀在各高校、政府部门、企业、部队等先后讲过几百场,虽然报告时间长达3个小时,但是都能做到让听众始终聚精会神地聆听,并获得普遍好评和欢迎。我从中体会到以下几点: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所具有的思想观点和内在逻辑是完全能够使群众认同和接受的;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追求是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完全一致的,因此群众能够接受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只要我们把握了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方法,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喜闻乐见、十分欢迎的。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来说,正像人们常说的“经是好经,关键是要有正确的讲授方法”。20多年来,清华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课程和教学方法的这种改革和探索。本书可以说是清华大学在新时代条件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经验总结。在本书中,艾四林教授有十分丰富、生动的关于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教学方法探索的记述,值得读者关注。
第二个问题,关于作为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品格和具体要求。
有了好的理论,有了好的教学条件,还要有优秀的政治理论课教师,才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因此,艾四林教授在本书中有很多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品格和具体要求的十分有价值的论述。这不仅因为他是清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创新工作的带头人,更重要的他本身也是一位工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成果斐然的优秀教师。读了本书之后,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必备的品格和要求,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是,教师必须真正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项工作,要深刻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要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为之付出心血和努力,而不能仅仅把它作为一个职业来对待。否则是不可能把教学工作做好的。
二是,教师要具有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的事业的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样他才能做到任凭世界风云变幻,历经各种挫折和磨难,都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心和价值追求。
三是,教师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回答大学生在新时代条件下所产生的种种思想问题和理论困惑。
我不赞成有人所提出的这个观点,即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要课讲得好可以不要求他的科研努力和科研成果。作为一个工作了近40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如果一个教师不具备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和理论困惑的科研能力,没有自己相关的科研成果,而只能照搬他人的研究成果或只能重复教科书上的内容,那是不可能使其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说服力的。
四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深厚的爱祖国、爱人民的人文情怀。我们常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其实这就是这一要求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在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逻辑中,深刻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的伟大价值追求,即通过改造一切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丑恶社会现象,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具有鲜明批评精神的理论,是一种对人民充满热爱和关切之情的理论。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能够做到有情怀、有爱恨,只有这样才能讲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和内在魅力来,才能使学生受到理论修养和人文情怀的全面教育。
五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全面的文化修养,从而能够有效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做到旁引博征、触类旁通,进而充分讲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屋建瓴、统揽一切的性质。可见,这一要求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
六是,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语言表述方面应该具有准确、精炼、生动、流畅的特点,从而形成语言上的冲击力和吸引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思想明确、生动活泼、信息量大的听课效果。这一点其实在许多教学效果非常优秀的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是早已被证明了的。
综上所述,艾四林教授的这本著作,是在他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支撑下,在他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领导岗位上辛勤耕耘的汗水中写成的,是关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学工作研究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和经验总结。因此,本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有关部门的领导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我愿意向各位同行隆重推荐这本书。同时,也期待艾四林教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学、科研领域作出更加优异的成果!
2019年7月1日于清华大学善斋
来 源:微信公众号“清马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