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叶晓东、巨英、吕梦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建设实践与展望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4-28浏览次数:248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1]在当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大趋势中,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 不仅有助于评价科学自身的完善, 而且将大大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 引发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注, 从而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作为一项具有明确目的指向的教育活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需要具备有效的评价机制为其进步保驾护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自2011年成立以来, 一直以解决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好已任, 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角度为我省大学生思想教育相关机构的智囊、参谋和助手, 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性工作预案。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的定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将自身定位为“理论咨询机构”、“思想预警园地”、“研究创新团队”和“学术交流平台”。力求通过准确定位和具体体制机制建设, 实现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建设成为省内、国内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目标。

  

    () 理论咨询机构

  

    评价中心每年发表一次《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 (以下简称《发展报告》) 为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014-2015年为例, 《发展报告》确立了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调查研究、评价研究四个主题, 分别从发展的视角、评价的视角和调查的视角, 既注重实践总结, 也注重理论思考。同时, 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报告》质量, 在编纂过程中, 中心采取了跨学科研究的方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基础, 广泛吸纳了评价学、统计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学术交流、学科培育、聘请相关专家、与机构合作等方式, 充分把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融入《发展报告》当中, 使其能够从数据、实践、不同的理论视角体现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况和问题。除此之外, 中心注重加强产学研合作, 秉持“服务湖北”、“服务社会”的宗旨开展了各种咨询服务工作。例如通过依托湖北省委讲师团, 把理论宣讲和理论咨询服务延伸至社会领域。中心派出骨干教师成立了博士宣讲团, 负责全省理论热点面对面建设示范点的驻点日常工作。宣讲团从民营企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入手, 找到理论武装工作的突破口, 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调研, 撰写了《民营企业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主要特点、问题与对策研究》调研报告,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和意见, 为民营企业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不断提升职工道德水平, 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 传递正能量等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宣讲团通过建立“理论热点季季点”、“道德讲堂”、企业微博、内网等理论宣传平台, 促进企业内部和谐, 服务企业发展;加强与人福医药集团深度合作, 实现共赢。在2015, 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更是从企业延伸至社区, 中心在随州市曾都区草店子社区设立了点对点示范点, 把理论宣讲工作带到了基层, 并且积极开展社区困难群众的慰问工作以及面对社区居民最关心的“高考填报志愿”、“中学生暑期生活和人生规划”等问题展开了宣讲, 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 思想预警基地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的引导、调整功能已经基本得到教育界的认同, 它是指在对教育过程和效果进行基本判断的基础上, 调整和引导评价对象向着既定的教育目标前进。也是基于这一基本功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非常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预警”工作。中心在2014年以所建立的三个数据库以及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所为基础, 建立了大学生思想动态预警监测机制, 跟踪研究省内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密切关注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及时掌握动态信息;除此之外, 中心建立了定期在全省范围内展开调研工作的机制, 力图通过经常性的调研和观察, 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 特别要密切关注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的走向和在大学生中传播的基础、条件、方式等,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预警。例如中心去年向省教育厅及相关部门提交了三份调研报告, 分别从学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大学生心理预警机制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受到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而去年, 针对当下互联网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 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 中心在全省高校当中展开了三项调研工作:包括大学生政治认同、大学生学校认同和大学生自我认同, 力图从大学生的“三个认同”方向解决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展开的困境, 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学校认同度和自我认同度。目前已完成了这三个方向的调研规划, 三项调查各向全省内高校发放问卷800份。

  

    () 研究创新团队

  

    一个优秀的科研平台, 应该是凝练科研方向、汇聚优秀科研人才, 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2]人才队伍是科研平台建设的核心力量, 科研平台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科研团队, 自然不能取得具有前沿性和突破性意义的研究成果。因此评价中心非常注重自身科研团队的建设。目前, 中心已形成结构合理、以博士为主体、以教授、校学术骨干为支撑的科学研究梯队。研究梯队的建设以已有的四个评价所为载体, 以过去三年在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等方面已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 形成了凝聚力较强的研究团队。

  

    () 学术交流平台

  

    交流是学术的基本特征, 也是学术研究的价值之所在。从科学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 学术交流一方面可以推动学术思想的传播, 另一方面可以启迪创新思维, 特别是跨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 可以给学术交流的主体带来全新的思维模式, 提高学术创新能力。可以说, 学术交流活动是整个学术生态系统的生命特征, 是维系学术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机的基础, 是保证其“代谢”和“生长”的动力源泉。因此, 打造一个优秀的学术交流平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评价中心的重要目标, 帮助中心科研工作者充分获取具有前沿性、科学性的思想、知识和观点, 成为科研工作者向上发展的坚实基础, 有利于发挥更大的潜力, 拓宽学术发展空间。为此, 中心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工作坚持以人才队伍为本, 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通过搭建各类学术交流渠道为主要手段, 集成资源, 培育活动精品, 以形成全面、持续的学术交流格局, 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实践经验


    () 突出数据意识,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数据库

  

    信息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便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大数据具有催生社会变革的能量”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识。对于学术界而言, 不同的学科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数据时代的学术研究。对此, 评价中心及时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时代的脉搏, 高度重视数据积累和数据库建设, 不断创新数据采集机制, 并注重调查指标开发、数据深度挖掘和数据可视化处理, 使提交的咨询报告有可靠、完整的数据支撑。

  

    过去的一年里评价中心与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研究人员以及中国科学评价研究所进行合作, 建立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态监测”和“湖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数据库。其中, 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数据库以省内高校近五年所获取的省级以上纵向课题、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数量等客观因素为基础, 辅以网络数据与社会评价数据, 成为对省内高校学科建设进行评价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态监测数据库是为了进一步落实2015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 进一步了解把握全省高校培育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状况而建立的。中心依托督导巡视组, 在进行各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评价的同时, 开展了湖北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调研组共分发1200份问卷, 最后顺利回收有效问卷1105, 有效率达到了92.08%。湖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库以湖北省高校近五年的心理健康数据为准。此外, 评价中心针对近些年大学生群体心理问题高发的状况, 2014年还进行了全省范围内的“大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指标因素研究”的实证研究, 以湖北高校为核心, 以湖北省高校类型为样本框, 在湖北100多所高校中随机选取目标高校和样本群体。调研共发放85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840, 有效率为98.9%。其中部属院校152, 18.1%;省属本科242, 28.8%;民***院校197, 23.4%;高职高专249, 29.6%[3]

  

    () 突出问题意识, 紧跟研究领域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 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无疑是巨大的, 它一方面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加入了新的元素, 另一方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的问题和挑战, 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的接受状况。为此,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评价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也是相关机构需要去面对的一个难点。为此, 中心及时调整研究方向, 把原有的四个研究所中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机构“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评价所”更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所, 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评价并列为中心的四个研究所。


    新成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所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为主题, 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历程为线索, 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围绕网络社区、网络文明、网络受众、网络参与以及校园网络环境等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深入认识和把握的重要方面, 展开较为系统和深入的比较研究和评价研究。

  

    () 突出改革意识, 强化科研团队建设制度创新

  

    评价中心注重推进科研团队建设制度的改革, 首先是学科队伍建设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 完善研究人员考核和激励制度, 力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 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团队。在具体实施上, 由学术带头人负责学科团队的组成和队伍的内部考核评估等运行管理;鼓励研究人员勇于探索, 敢于冒尖, 积极参与本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培训, 努力争取跨入省级拔尖人才行列;对于学术成就突出的方向带头人, 学科将给予学术资助上的倾斜, 以充分发挥其学术辐射带头作用;加强对学科队伍所承担的课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根据省重点文科基地建设的目标, 严格年度进展报告、中期评估和终期验收管理制度。

  

    其次是推进研究人员引进制度。中心以省级学术会议为契机, 向全省范围内招聘兼职研究人员, 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任制, 以“开放、流动、竞争、合作”为原则。研究人员有进有出、去留以工作绩效的考核情况为标准。逐渐形成了一支跨学科的研究队伍。


    再次是加强合作, 推进中心研究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接。过去一年中, 中心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与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督导组的合作机制。继续聘请督导组专家为研究中心顾问, 定期召开专家会议对中心具体工作进行指导, 对中心发布的课题进行评审和监督。进一步完善“中心研究人员随督导组进高校”的做法, 获取一手资料, 并且实行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 实现了理论落脚实践的目标;另一方面中心与其他研究基地进行合作, 使中心的评价工作进一步科学化。

  

    () 突出评价特色, 强化学术交流

  

    一是与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合作, 凸显“评价”特色。评价中心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与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就合作研究达成了合作协议, 充分利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为各学科和行业进行评价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发挥评价中心的科研平台能力,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化。过去一年中, 中心以委托课题的方式向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课题, 根据要求, 其已为建立了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过程中, 中心研究人员全程参与, 为对方提供相关建议。在建立评价体系过程中, 对方已根据评价体系所需相关的技术和分析方法对中心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 同时也对中心已建立的数据库工作给予了全面的指导。

  

    二是搭建跨学科对话的交流平台, 开展多方协作研究。为有效提高中心的学术交流平台有效性, 评价中心确定了“引进来, 走出去”的学术交流机制。过去一年中, 中心多次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中心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 有效地实现了高水平专题学术讲座制度化、规范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 中心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有效地促进了中心“学术交流平台”作用。除较为频繁的国内学术交流外, 过去一年中中心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人次, 有效地促进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 在省教育厅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下, 中心建立了以省高校督导巡视组组长为专家、以督导巡视组联络员为依托、以湖北经济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博士 (教授) 为主体的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网络体系, 以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为主要评价标准, 结合督导组的督导重点工作, 派出研究人员与省高校督导巡视组一起深入到全省各高校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这一合作不但使中心获取省内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手材料, 而且中心利用这一契机, 有效地展开了中心的推广和改进工作, 通过一次次工作研讨, 让省内高校了解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 各高校专家也对中心的综合改革谏言谏策, 有效地提高了中心综合改革的效率。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的未来展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 在工作中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虽然比较科学, 且具有可操作性, 但其系统性和适用性仍然有待检验和完善;高水平、标志性的研究成果还比较欠缺;与同类研究基地的交流合作仍然有待深入等等。因此, 在以后的工作中, 仍然需要从以下方向进一步推进中心的总体建设。

  

    () 加强中心内部建设

  

    其一, 完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在遵照中宣部、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以实证调查为佐证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 以期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为此, 中心将依托中国科学评价中心这一合作机构在全省范围内展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并同时在我校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调研活动。

  

    其二, 加强中心科学研究团队建设。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学术团队的建设, 着力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科研针对性强的学术团队。目前, 中心下设的4个研究所要进一步引进人才, 加强培养, 尽快建立一支多学科交叉、产学研相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以学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的资源为依托, 充分认知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汇聚一批严谨治学并富于开拓创新与协作精神的教师队伍, 从而形成在省属高校入主流的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团队, 争取出版一些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

  

    其三, 建立实践基地, 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品牌。要提高中心的建设水平, 中心需要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 抓住重点, 集中目标, 注重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为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报告、建议, 为他们的工作决策提供相应的咨询和参考。为此, 中心计划将首先在我校吴天祥小组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 对这一社团组织的具体运行机制进行深入观察和剖析, 探索我校探讨社团组织运行的有效机制。以此为试点, 将在不同高校设立相应的实践基地, 有效推广省内在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经验, 解决这方面的难点问题。

  

     () 推动中心对外合作与交流

  

    为集中力量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 不断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 促进我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设与学科发展, 进一步提高中心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中心在未来将积极推动中心对外合作与交流。

  

    首先是继续强化已有的交流与合作。使“引进来, 走出去”的交流方式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力争每年展开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强化与中国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合作, 聘请其评价学专家成为中心学术顾问, 力争其成为中心的评价指导机构。

  

    其次是推动中心与本领域及不同领域研究基地的合作与交流。中心计划在未来的两年内, 建立与我校湖北省教育经济研究所、湖北数据与分析中心的合作, 有效推动中心跨学科团队的建设, 拓宽中心研究视野, 从多视角、多领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另外, 与同一领域研究基地的合作更是推动基地建设的有效手段, 因此, 中心计划在未来实现与武汉大学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进一步汲取同行的建设经验与研究成果, 有效地提升中心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总之, 中心正在朝着建设成为“1个基地、2个机构、3个平台”的方向努力推进。即: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科学发展的充满活力的理论创新基地;党和政府培养社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可靠的决策咨询机构, 湖北省及全国范围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领域权威的学术评估机构;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中有较大号召力、凝聚力的专家汇聚平台, 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研讨交流平台, 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推广平台。

  


参考文献

  


[1]王茂胜, 邵莉莉.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内涵及其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2 (11) :19

  

[2]金立波, 黄海, 尹海燕, 李校堃.高等院校科研平台承载作用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4 (8) :112-116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2014-2015年度工作总结[R], 2015.10




  

(原载《学习月刊》,作者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