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论坛”综述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23-05-22浏览次数:97

为全面学习研究贯彻落实****大精神,深化毛泽东思想及其时代意义的学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南昌大学于2022年12月24日在北京、南昌两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联合举办以“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南昌大学等80多家单位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本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广泛深入而又热烈的研讨,主题鲜明,视野开阔,亮点纷呈。

 

 

1.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深化毛泽东思想研究

****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毛泽东思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了突出的历史性贡献。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研究员提出,在我们党领导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重大命题,最早提出并身体力行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对于毛泽东思想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内在关联,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辛向阳研究员从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进立足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毛泽东思想中蕴含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也是党的创新理论永葆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关键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田心铭研究员认为,“两个结合”是从毛泽东同志到习近平同志接力探索的成果,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绝不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在继承中创新,以创新促进发展。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杨明伟研究员提出,****大报告指明了我们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对于如何运用经济手段和制度路径解决共富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与看法,并成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遵循。

与会专家学者对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及其历史过程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阐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金民卿研究员提出,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一是要切实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创造性地结合起来;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学习研究、批判吸收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三是要把包括中国现实、中国经验等在内的中国具体实际,提高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四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历史文化深度结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薛广洲教授提出,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既创造性地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又创造性地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模式,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与建设的重大胜利。

 

 

2.从中国式现代化生成逻辑中深化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

****大报告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内涵,勾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与目标要求,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对于提出与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刘志明研究员认为,毛泽东同志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先行者,他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贯穿着其深刻的理论思考及实践洞察,并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蓝图、奠定了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为中国独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了人心、动员了资源、创造了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不竭的思想资源与创新伟力。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李佑新教授提出,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设计者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南通大学尚庆飞教授提出,毛泽东同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既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文化精髓,又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滋养,蕴含着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诚信友善、公正廉明、清正廉洁等优秀文化基因。井冈山大学陈小林教授认为,毛泽东红色政权建设思想关注了如何保证人民民主的实现,体现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红色政权的民主制度建设,认为红色政权应该吸收不同的社会阶层与阶级的代表参加,要求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使民众在革命实践中了解民主制度并参与新政权建设,接受与生成现代民主意识。

中国的现代化从一开始就是与近代以来民族历史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中国社会的主题紧密结合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美东教授指出,近现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急剧变化,由此带来的外部意识输入,导致了无数仁人志士欲从西方世界中探索一条国家富强的现代化道路。毛泽东同志则更为深刻地发现,中国的现代化既不能脱离外部世界,又要警惕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经过仔细的权衡与鉴别,毛泽东同志毅然决然地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主张“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的出路”。

 

 

3.从坚持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中深化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

毛泽东思想深刻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规定性,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提供重要的现实启示。辛向阳提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我们要着重研究毛泽东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飞跃的具体路径和基本方法,这对于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作风建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组织保障。中山大学哲学系徐俊忠教授认为,毛泽东同志将人民民主理解为一种新型民主形态,即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的民主,并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机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效丰富了人民民主制度以及参与机制,为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效率、动员群众力量、增强组织战斗力奠定了基础。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怀友教授认为,“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作风建设标准,是为了要求全党在夺取全国胜利以后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大提出的“三个务必”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李宏伟教授的《毛泽东解放战争时期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探索及其当代启示》,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洪玲教授的《毛泽东的“赶考”精神及其当代启示》等论文,为深化对毛泽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志发教授提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毛泽东同志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密钥。在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实现富强的“真经”,并坚持以历史主动精神在中国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风是党的优良作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运用。教育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高级编辑代红凯通过考察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两次手书《三垂冈》这一历史事件,解读了毛泽东同志两次手书《三垂冈》是基于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以及成就的比较而作出的政治行为。毛泽东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向坚持独立自主的中国模式转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以及表述方式的继承与创新。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帆副教授考察了毛泽东同志坚持以正确党史观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3月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阐明,只有从中国国情出发,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研究国情的重要内容之一则是研究历史国情。

本次论坛讨论热烈、成果丰硕,在对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的深入研讨和交流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观点,体现了当前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大开启了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作为理论工作者,我们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把握历史主动,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作者:胡伯项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