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专访 | 熊建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思笃行者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5-24浏览次数:351



    1979年,熊建生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学习,83年留校工作,至今已经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领域践行30余年。在这 30多年时间里,熊老师担任过思政系教学副主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研室主任、思政系副主任等行政职务,2007年牵头负责申报国家本科特色专业并获准,主要上《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青年学》等专业课程。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让专业的每一个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如何让安身立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更加根深叶茂,是熊老师心目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


专业建设


    谈到专业,熊老师说专业需要“三驾马车”:“姓”马、“信”马、“行”马“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联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主导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化为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中介和实现途径。”“专业教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培养思想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学生心中的科学真理和思想智慧。”这些“马儿”要跑起来,教学很关键,课堂是主渠道。

  

课堂教学


    熊老师的教学很精彩,是每一届学生的共识。“熊老师总能在前几次课就记住我们的名字,我们有种被重视和被关爱的感觉。好多年后回去,他一下就会叫出我的名字来”、“熊老师很萌”、“熊老师是一个有故事的人”等是学生常有的评价。


    当问到熊老师有什么秘诀时,他非常谦虚,笑呵呵地说,没有什么秘诀,就是努力做到“四要”:要新、要实、要精、要活。新是要有新思路、新观点、新成果;实是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精是教学内容要精选、精讲、精辟;活是教学方法要灵活、课堂气氛要活泼、学生思想要活跃。“教学中要对语言加以有心积累和精心组织,力求“音美、意美、情美、形美”,达到信手拈来,呼之即出,妙语连珠,出口成章的境界,以彰显思想的魅力、理性的光辉、智慧的风采。”

  

    在课堂上,熊老师要求自己要保证“三率”: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熊老师经常用“目前还没有人打破缺课的记录”这句话去激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不敢”打破这个记录。“要避免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毫无味道,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心情烦躁。”


    为了保证这“三率”,熊老师说,也要发挥学生的自组织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要让我们思政专业的学生“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在这学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上,拟定了五个话题:课程名称大家谈、我心中的新时代、变革时代人的精神世界、当代大学生的优劣短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每一位同学充分发言,畅所欲言,最后由学生轮流把大家的发言整理成文字稿,编辑打印,每人一份,期末汇总成册,学习分享,也作为后面学生的学习资料。

  

人才培养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熊老师自信满满。他说:“我们的学生有几大优势,他们有正确的人生信念、积极的心理状态、深切的人文关怀、较强的综合素质、良好的社会适应。当然,学生在理论深度和外语方面还需要多花功夫,需要养成一种匠人精神,深耕理论,精修外语。”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培养“四自”,即自信:理论自信、专业自信;自觉:增强自觉性、主动性;自省:反思现状,审视不足;自强:发奋努力,强化素质。

  

    接近两点,下午的答辩会即将开始。一个多小时的访谈,意犹未尽。一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深思笃行者,继续开始了他的旅程。专业如斯,教学如斯,课堂如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消息来源: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