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做好“新思想”“三进”工作既要声势也要内容!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6-06浏览次数:291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部在全国各地各高校广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从形式上看,这场活动人数众多,全国高校号称千万人借助网络共同学习新思想,阵势可谓影响巨大;从组织上看,这场活动精心组织,各地纷纷成立由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宣讲团,阵容可谓是高大上;从内容上看,这场活动理论性强,宣讲内容围绕着新思想凸显学理支撑和理论蕴含,水准可谓是一流水平;从目的上看,这场活动目标明确,就是要引导广大师生将新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增强新时代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目的可谓是责任重大。通过这种系列活动,相信定会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三进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与此同时,个人认为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学习活动的同时,还要注重解决一些重要的认识问题。


一、要增强对新思想”在态度上的认同教育


    要在广大师生中宣传与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新思想),首先要进行认同感教育。普通的师生与具有党员身份的师生在学习教育过程中还有所不同。作为党员,是要按照党性修养的要求、按照党的建设的高度,每一位党员对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新思想在政治上意识明确、在思想上自觉接受、在组织纪律上规矩清醒,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而作为普通的教师与学生,靠纪律约束和强行灌输是达不到学习效果的。要让师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使其在态度上要认同,至少要消除疑惑感,当然更不能有抵触感。因此,这种认同感教育还应当的要真正讲清楚新思想形成的时代特征和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讲清楚新思想形成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只有让广大师生真正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性、产生并要解决与回答的时代性课题的尖锐性、我们党承担并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和民族使命的艰巨性,充分认识解决当代中国所有的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种认同感才会油然而生。

  


二、要增强对“新思想”的理论支撑的阐释


    当前广大干部群众、广大的师生在对新思想学习贯彻的过程中,往往从政治的角度来理解和执行,真正从理论上和思想认识的高度对于党的十九大精神、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无论是理论的深度、还是思想的高度都认识不足,进而影响到对理论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应用。现在在一些群众和部分师生当中,还存在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看作是一种政治路线或政策层面的内容,之所以存在这样的认识与感觉,关键还是对“新思想的认识缺乏学理性或理论性的认识。通过学习教育,特别是着重从新思想的形成的理论逻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的角度进行阐释,让新思想释放真理的魅力和光芒,正像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的那样:“------,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由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对新思想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阐释,为学习新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素材。

  


三、要增强对“新思想”科学内涵的准确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辟概括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八个明确: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为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分别从领导力量、政治立场、发展动力、发展导向、依靠力量、法治保障、精神力量、发展目的、人与自然关系、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国家统一、中国和世界关系和党的自身建设等方面,“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上述八个明确及十四个基本方略正是在“新思想学习与贯彻中必须着力讲清楚的问题。


四、要增强对“新思想”实践价值的教育与认同


    理论的价值就在于指导实践和解决实践中产生的现实问题。“新思想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深刻地反映了实践——认识的关系和基本规律,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新的时代产生的新的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讲清楚新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的指导意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谈理论及形式主义的问题,努力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来  源:微信公众号“老夏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