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曲建武: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法治思维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6-19浏览次数:214

  

    我有很多机会同高校辅导员交流。谈起这些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家总得感觉是辅导员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仅从数量上看,今天的辅导员队伍与十几年前比就有着明显的增长。但是实事求是地看,辅导员队伍建设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发展很不平衡。

  

    有的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过高,达到一比五六百;有的高校仍不给辅导员评职称;有的高校辅导员评职称仍没有实行三单”。总之,有的高校仍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去做。显然这样下去是建设不起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的。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我此前说了很多,在我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相当的篇幅都与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关;在我去年开通公众号以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也是我谈论的重点话题;我还主持完成过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的名称就是建构辅导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这里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做了全面的阐述。

  

    我本来已无意再写这方面的文章,我也说过这个意思。可是作为一名老辅导员,看着眼前存在的这些从中央十六号文件”颁布以来就在“着手”解决的本不应成为问题的问题,我真是打心眼里着急。辅导员队伍建设不解决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怎样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怎样完成?不说真是憋着慌”。

  

    仅从这十几年来看,2004年国家颁布了“十六号文件”;200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16“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接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20178月31日经教育部2017年第32次部长办公会议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在上述这些重要文件中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可是为什么一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国家的要求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一些同志缺乏法治思维,没有依照法律法规办事。

  

    其实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文件,从广义法的角度看,都具有法律法规的性质,尤其是教育部部长令”,这本身就是学校办学的法规性文件,作为高校就应当不折不扣地执行,没有什么可讨论的,因为这不是什么学术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国上下都在积极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大学作为思想文化的园地,更应当成为依法治校的典范。学校的决策者们没有理由不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把依法办学只当成口号喊在嘴上,写在文件上,一定要牢固地树立起法治思维。

  

    何为法治思维?检验是否有法治思维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坚决依照法律法规来办事。国家要求按照一比二百师生比配备辅导员,作为学校决策者抓紧研究怎么配齐就完事了,不能到了这时还研究起有没有必要的问题;国家要求给辅导员评职称,作为学校决策者抓紧制定具体的条件就是了,不能到了这里又研究起能不能评职称的问题。

  

    现在学生中动不动就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是为辅导员解脱,客观来看,一些辅导员带了那么多的学生,还要干那么多本不属于他们的杂活”,他们确实忙不过来。不能出了问题就责怪辅导员。但从辅导员队伍建设来看,首先把人配齐,再解决好他们的发展问题,学生中的问题就一定会减少。


    来  源:微信公众号“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