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现状
我经常愿意用辅导员教师这个概念,虽然有点多此一举,辅导员不就是教师吗?可是你即便这样叫了,还有许多人不认为辅导员是教师呢,如果不这样叫,会更不利于强化辅导员是教师这个概念。
不管你怎样认识,辅导员是教师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辅导员是教师明确地写在教育部下发的多个文件里,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无须赘述。这里要指出的是,既然辅导员是教师,那辅导员教师的教学模式应当什么样?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无论从理论层面来看还是从实践层面来看,还都存在很不一致的地方,还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应当说单从“中央十六号文件”颁布算起,关于辅导员教师的提法就已经有十五年了,辅导员教师的教学模式处在现在这样一个水平着实不应该。我以为,辅导员既然是教师,就应当有教师的特点,就应当有其区别于其它教师教学的独自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
辅导员教师的教学模式应当什么样呢?这是个很庞大的问题,这里只是简单地做一提示,为得是引起大家的进一步思考和注意。
首先是理论教学方面,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辅导员教师应当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自身的教师特点。如我就给学生们讲授过“大学、大学生、人生”;“出身于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人生的价值是可以创造的”;“大学生要理性爱国”;“怎样看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处理好情感问题”;“培养团队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刻苦读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专题。
就是说辅导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学目标出发,开设专题讲座,以给学生价值的引领。每个年级讲什么;想解决什么思想问题;达到怎样的教学要求,要有教学设计。
现在有的辅导员教师上“思政课”,这恐怕是“短期”行为,难以长久。这种状况的出现也是界域不清造成的。辅导员教师自身的教学、管理任务就很重了,怎么还有精力上“思政课”呢?如果“思政课”教师不缺编的话,怎么能有辅导员教师的课上呢?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愿打愿挨”造成的。一边“缺编”需要教师;一边为了评职称需要课时。
我们现在的教学还没有达到完全学分制的程度,到那时围绕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核心)需要开设很多课程,辅导员教师的作用就会更加凸显出来。应当着眼于长远;依据辅导员教师的学科特点、教学要求,从顶层设计上尽早规划、编写统一的适于辅导员教师使用的教材,这是“共性”的一面;也要考虑不同类型院校,如民族院校、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等,编写符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任务的教材,这是“个性”的一面。
再就是教学实践方面,辅导员教师教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实践性。辅导员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可能只通过课堂来实现,一定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来实现。辅导员教师的实践教学十分丰富,比如怎样迎新;怎样建设学生组织;怎样组织社会实践;社团怎样建设,班会怎样开;寝室文化如何建设……这里都要贯穿一条主线,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要与辅导员教师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相一致。
实践教学同样存在着整体设计的问题。不同的年级有哪些不同?要完成怎样的实践教学任务? 日常搞什么?假期搞什么?节日搞什么?都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现在问题是辅导员教师的实践教学“色彩纷呈”, 恐怕是有艺术特长的辅导员教师,开展的艺术类实践活动多些;有体育特长的辅导员教师,开展的体育类实践活动多些-----没有整体的设计,没有教学意识,除了一些学校统一的要求外,基本上就是辅导员教师各显其能。
辅导员教师要做一些管理工作,但是这些管理工作一定是为教学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服务的,能够起到人生引领的作用,单纯的管理属于学生事务,这不是辅导员教师的本质内涵。比如学生宿舍管理,辅导员教师要考虑的是宿舍文化建设这样的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角色确立和养成的教学价值,这里需要辅导员教师自身要有问题意识。
辅导员教师教学模式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和学生谈话。这不是辅导员教师想不想谈、谈多少的问题,这是对辅导员教师的硬要求。
作为辅导员教师怎么和学生谈话?和党员学生群体怎样谈?和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群体怎样谈?和女生群体怎样谈?和来自富裕家庭学生群体怎样谈?和学习好的怎样谈?和学习不好的怎样谈?乃至于和长得漂亮的学生怎样谈?和长得不漂亮的学生怎样谈?等等,什么时候谈?过生日谈、获得了表彰后谈?还是每学期开学谈?在寝室、教室谈,还是在办公室谈?这些都要遵从教学规律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想谈什么就谈什么,想什么时候谈就什么时候谈,想怎么谈就怎么谈,想不谈就不谈。
辅导员教师教学模式包不包含家访?我以为这是必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最佳效果一定由合力形成。
家庭教育就是重要的教育力量,要充分利用好。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到来。在校大学生家长有高等教育背景的会越来越多,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大学生活都会做些指导,特别是孩子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他们都很清楚,因此辅导员教师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对学生的引导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家访不只是指到学生家里去,家访有多种形式,也可以电访,尤其在自媒体时代,先进的科技条件,为辅导员搭设了很好的平台。这里关键在于一个辅导员教师怎样利用家访这种教学模式了。
来 源:微信公众号“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