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高校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探索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7-04浏览次数:101


    如何使思政课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价值期待,成为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是新时代对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思政课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包括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实践教学的广义时空过程。

    习近平同志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本文基于享受教学理念和教学大过程理论,联系新时期大学生思政课在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载体的变化,构建课堂教学与在线课堂(一线),红色之旅红色之声(二红),以及实验室”“实践基地”“实测中心(三实)相结合的立体教学模式。该模式力图把教学过程与学生习得过程有机结合,增强教学对象的主动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结果的实效性,努力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有用、乐学、善行的课程。

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提出的依据

    探索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是基于思政课面临的严峻挑战、学生对思政课的深度期待以及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迫切要求三个方面的思考。

    1.应对现实的严峻挑战。近年来,思政课教学需要应对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来自学生思想现实的挑战。总的来看,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是,理想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增加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难度,也增加了思政课教学的难度。

    另一方面,来自互联网的挑战。网络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网络的快速兴起,冲击了传统的教学关系与方式,教育者原先掌握的信息优势受到挑战,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价值主导功能被削弱。互联网上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撞,多种价值取向交织并存,再加上境内外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方面发起的网络攻势,对人们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及价值判断造成一定冲击。所有这些无疑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2016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深刻指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影响越来越大。年轻人几乎是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都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从一定意义上,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

    互联网对思政课教学的挑战说明,仅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在互联网+”的时代,利用互联网丰富性与便捷性、针对性与分享性的特点,构建一个既传承课堂教学,又超越课堂教学的多时空、多维度的网络教学课堂,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期待。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大学生对这门课程抱有极大期望。他们期待思政课说理透彻、素材鲜活、案例生动、方法灵活,能够涵养思想品德、陶冶高尚情操、塑造人格品质、确立理想信念。

    但是,当前思政课教学与学生需求和期待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在教学理念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应用、重学习轻实验的现象;在教学内容上,与实际特别是与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在教学方法上,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转换不畅,照本宣科的满堂灌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存在;在教学手段上,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把握不够,不能满足学生对教学信息获取的需求。所有这些,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如何使思政课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价值期待,就成为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现实问题。

    3.适应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在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发挥理论武装、思想引领的作用。早在20157月,中宣部、教育部就联合印发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把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上了日程。

    2016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了思政课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重大作用和前进方向,并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围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的原则,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思政课提出的新要求。

    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对思政课教学新模式进行探索。在思政课教学中积极构建知识、价值、行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同时,结合21世纪的新特点,利用互联网+”,开发在线课堂。这些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为我们探索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的立论基础  

    “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的立论基础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长期思考的思政课享受教学理念和教学大过程论

    1.思想政治理论课享受教学理念。思政课享受教学理念是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的立论基础。所谓教学理念,是教学主体——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总的看法和观点,包括对为什么教学和如何教学等教学基本问题的理性回应。为什么教学,是指教学的目的或目标;如何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方式、方法和路径。

    “享受教学作为思政课的一种教学理念,就是要把享受的理念贯彻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即教师和学生均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学双主体的共同努力,把思政课教学过程打造成一种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一方面,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自信、端庄的仪态、生动的语言,把枯燥晦涩的科学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另一方面,大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和行为,参与教学,呼应教师,回应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学习理论、获得新知、接受教育、收获好心情,把思政课教学由相互忍受变成共同享受

    习近平指出:有铁的事实、好的道理,还要有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表达。”“享受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动、理论与实际的辩证关系,又要处理好科学与生动的辩证关系,精心设计和打造教学过程。通过贯彻享受教学理念,使大学生切实感觉到思政课是一门有用、爱听、乐学的课程,是一门亲近他们生活和实际的、能终生受益的课程,教师和学生均在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过程论思政课在如何培养人这个基本问题真正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时空域上的狭义教学过程,而是一个包括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实践教学的广义时空过程。

    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把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范畴、理论、观点、方法等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产生理论上的认知、思想上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在线教学、实践教学,进一步实现思想对话和行为体验,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把一般认知转变为思想认同。思政课教学过程从教室延伸到网络、实验室或实践基地,从表面看是教学地点的转移和形式的转换,实际上是思政课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转变。

    “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实践教学大过程论,是对传统单一课堂教学观念的突破,可以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使课堂、网络、实验室、实践基地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教学体系,实现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实训的紧密结合,既符合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又满足学生的需求。

    把思政课享受教学理念贯彻于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实践教学大过程,要求教师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在线教学补充课堂教学,通过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在实习、实验和实训中完成思政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使学生既享受教学过程,又提升教学实效,切实感受到思政课是一门乐学、善行、受益的课程。

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的内涵  

    思政课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1.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互补的教学形式。在日常的思政课课堂教学之外,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4门在线课程(MOOC)。在教学实践中,以课堂教学为主、在线教学为辅,以在线教学补充课堂教学,通过二者的结合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性。在线教学提供丰富的视频、案例、文献资料、参考书籍、练习题等,学生可自由选择栏目、自主支配学习时间,把学习过程变成一个享受的过程。

    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互补的教学形式,在继续保持以课堂为空间、面对面教学的师生关系的同时,构建以网络为空间、点对点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交流不再受时空的局限。

    2.实行以红色之旅”“红色之声为载体的问题导入式教学方式。红色之旅”——作为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针对学生困惑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制定学习方案,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读红色故事,听红色报告,育红色人才。

    通过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使大学生将历史与现实链接起来,在接受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中,对思想困惑问题进行自我思考。让学生在红色之旅”“的过程中,经过温故体验与思辨反省,实现思想内化红色之旅将课堂上的理论思辨转变为实际体验,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红色之声”——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自行组织宣讲团队,围绕思政课教学中的理论前沿问题、时事热点问题,到学生班级、党支部、团支部、社团组织中,以播放一个短片、讲述一个故事、阐明一个道理的叙事形式,宣讲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特别是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宣讲寓于其中。

    “红色之声使学生把内化了的理论出来,完成思想外化红色之声将传统师生之间单向的理论灌输转变为学生之间双向的思想对话,彰显了教育客体的主动性和教育内容的生动性。

    3.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测中心三个互动性教育教学平台(三实)。三个平台各有不同分工与功能,第一步,大学生带着在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中困惑的问题,走进实验室,利用实验室给出的教学案例、文献资源海量数据以及操作流程,通过观察、比较、探究甚至模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求证或验证。

    第二步,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大学生带着课堂教学、在线教学中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行为体验、现场观摩,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通过一门思政课完整学习,在课程结束之后,大学生到实测中心,由专业人员测试其学习效果、理论水平、思想现状,并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给出评价。

    实验室、实践基地与测评中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三位一体,犹如一个纽带,把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教学主体与客体、教学过程与结果紧密结合在一起,克服了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过程与结果相脱节的局限。

    “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涵盖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实践教学三种教学方式,形成了协调统一的完整教学体系。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思政课应遵循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思想内化与行为外化相统一等教育教学规律。

    在具体运用中,教师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等形式,了解大学生最困惑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分别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实践教学三种教学方案,课时实行动态调整,以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作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翔莲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傅安洲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阮一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