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

刘灿:善用唯物史观开展好大学生党史教育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21-06-03浏览次数:653


*****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

在面向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善于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发扬求实的精神,注重运用历史和史实说话

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面向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我们首先应发扬求实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善于透过历史现象看清事物本质和内在联系,进而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
一段时间里,曾出现过打着所谓“揭秘历史面貌”“还原历史真相”等幌子,从片面、静止、孤立甚至捏造的方法出发,对党史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史论存疑等现象。
比如,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还有的忽视历史连续性,拿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或者拿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等等。
*****记强调:“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因此,我们要以中国共产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把握正确导向、坚持正确方向,加强思想引导、理论辨析,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学习教育建立在准确权威的史料基础上,澄清大学生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二、掌握矛盾的方法,注重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

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
面向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我们应善于借助矛盾分析的方法,引导他们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起来,既善于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出发,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又善于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判别,分清历史进程中的主流和支流,牢牢把握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比如,新中国成立后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确实走过弯路,也犯过一些错误,但在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锻造国之重器等方面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主流,也是应引导大学生掌握的主线。
如果只是盯着刻意挑出的曲折、错误不放,甚至无限放大、片面夸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不是科学的历史观,毕竟“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
对于党史中的历史人物,尤其是革命领袖的评价,更应引导大学生坚持使用这种基本方法。不能因其功劳伟大就“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于个人”,对其全盘肯定,甚至顶礼膜拜地“神话”;也不能因其过失错误就“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对其全盘否定,甚至极力抹黑地“丑化”。
应将其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审视,把握主流,继承和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厘清支流,反思和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进而引导大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之中。
 

三、坚持发展的眼光,注重历史的整体性与连续性

人类历史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总是沿着一定的河槽奔涌向前。
面向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我们不能仅仅将党史当作静止的知识来考查学生,而应当作发展着的存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把握党史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发展性。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曾指出:“有生命的历史,实是一个亘过去现在未来的全人类的生活。过去现在未来是一线贯下来的。这一线贯下来的时间里的历史的人生,是一趟过的,是一直向前的,不容我们徘徊审顾的。”
*****记也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多次把历史、现实、未来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加以强调。
他在谈到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时指出:“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
他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对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进行了高度概括,对全党上下不忘过去、珍惜现在、开创未来提出了明确要求。
他在谈到深化各领域改革时强调,要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必然性和规律性,善于从改革开放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推动深化改革重大部署的落实。
他在谈到中国国家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时强调,中国的道路、中国的发展方式,中国的政治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土壤之中,“不能割裂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等等。
因此,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引导大学生把党史看作发展着的有机整体进行关照,注重从整体史观的视角准确辨别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与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的承续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科学把握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而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四、运用联系的观点,注重逻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面向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方式方法创新很有必要。
但学党史讲党史不能停留在讲故事、听故事层面,而要通过讲故事加深大学生对党的历史理解和把握,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确保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因此,我们要善于用好联系的观点,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把握“四史”内在的逻辑关联、蕴含的历史规律。
比如,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都是遵循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书写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创造的党史上、新中国史上和改革开放史上的伟大成就,又都极大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内容。
再如,从党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发展史,蕴含了新中国70多年的探索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奋进史,也蕴含了科学社会主义扎根中国大地后不断发展完善的创新史,等等。

总之,在面向大学生开展党史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自觉摒弃片面、孤立、静止的错误思想,主动树立全面、联系、发展的科学思维,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引导大学生厘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汲取历史经验,进而引导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看清历史前途,在奋发有为中坚定“四个自信”,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作者: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 刘灿


(来源:高校思政网 责任编辑:丁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