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董振华,张恺研究了百年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经验。他们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创历史性成就的一条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上次伟大飞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坚持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在新时代我们应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新实践,着眼于世界百年未有至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立足于新的时代问题,放眼于人类未来。 兰州大学侯周梓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下简称“三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根本遵循,是时代发展必不可少的核心因子。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内在逻辑联系,并从现实问题和矛盾出发,提出推进“三化”进程的路径选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在新时代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安徽工程大学欧晓静,毕亚琴分析全媒体时代媒介的生态变化,指出了其独有的“网状传播”的辐射性、“算法推送”的精准性、传播渠道的“多元性”特征,打破了以往媒介传播的常态化模式,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适应这一变化,我们需要在四个方面发“力”,即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发展、积极占领网络阵地主导权、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大力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内生力。 河北农业大学贾晓强,赵萌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转化为人民自觉的行动,提高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时代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社会的发育成熟,不仅给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挑战,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诸多机遇。适应于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需要认清互联网发展现状,学习互联网思维,探寻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 2、新时代青年的马克思主义观教育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李强研究了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实践路径。作者认为:伴随我国发展方位与实践语境的不断转换和拓展,具有高度自洽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逻辑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予极富创新品质的当代启示。必须通过锲而不舍地深化唯物史观理论学习和教育强固本源,通过持之以恒地加强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把牢重点,通过坚持不懈地施展新型网络媒介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效能拓展新增长点,通过始终如一地通达社会实践固化关键点,在承袭唯物史观教育菁华要义的根基之上,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实践特质。 兰州大学张云德、孙谨谨提出:法理念是民法实施的重要信念支撑与价值追求,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新时代,民法理念是培养具有独立自主判断能力的人格意识的时代新人、强化法律素养、坚定依法治国自信的重要支撑。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民法理念培育教育,需要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即以法治观教育为核心,以权利本位教育为重点,以道德观教育为基础,创新法治生态观教育,同时形成重构意识结构、提升认知水平、完善行为模式、规范行为的“四全合一”的培育路径。 黑龙江科技大学付明从不断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的角度,指出了加强青年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作者强调要从课堂、学校、家庭等因素出发,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观念,帮助他们建立法治思维、提升法治素养,从而提高青年学生法制教育水平。 上海师范大学刘欣梳理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劳动观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系统梳理了劳动观点、劳动政策、劳动思想,即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劳动观、中国共产党历届主要领导人提出的劳动政策和理论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劳动思想。指出了不同内容都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相对性,都是新时代青年劳动观教育理论资源的重要组成,如何实践科学的观点、政策以及思想是当代教育者需要努力的着力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永不变色”,更需要创造性吸收和发展这些观点、政策和思想,以劳动教育造就时代新人。
3.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研究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姜明明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与创新。作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升华出“仁”、“民本”、“诚信”、“见利思义”等宝贵的思想精髓,“双创”方针要求我们在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资源的基础上,认知其时代价值,理解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意义,从前提条件、关键环节、动力引擎、突出优势等环节探寻“双创”方针的实现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水宏指出: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要发挥其思想武器的作用,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时代特征,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也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阐释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马克思主义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其新内涵,解决中国问题,应对全球挑战,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既具有现实意义,又有益于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来 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丁君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