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坛在沪召开
8月15日,“改革开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五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坛”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行,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主办了此次论坛。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院长李君如研究员作了题为“不忘改革初心、牢记历史使命”主题报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金定,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原秘书长、中央党校教授薛广洲分别致辞。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院务委员、科研部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执行院长刘靖北教授主持开幕式。
山东省社科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包心鉴研究员,新疆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大学夏文斌教授,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研究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奚洁人教授等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发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人民大学徐志宏教授主持了第一专题发言环节。
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全国各地党校、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改革的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与完善
改革开放40年来,虽然涉及领域众多,推进节奏各异,但逻辑主线是非常清晰的。李君如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内在逻辑起点是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形成国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国际的“和平与发展”两大基本判断,从而奠定了改革开放40年的基调。40年来,从市场经济改革,到对外开放加入WTO;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阶段都由实践提出问题,靠实践解决问题,最后上升到理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之所以有序推进而没有出偏差,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有原则、有方向、有立场的,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同时,有中国共产党做改革的主心骨,始终不忘改革的初心和为人民肩负的使命。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王金定认为,改革开放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坚持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才能确保改革开放的性质不变,才能确保改革开放的局面不乱,才能确保改革开放的力量不断。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党中央对改革开放的领导力和权威性有利于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有利于勇闯难关啃硬骨头,有利于统筹协调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开放,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提供根本的政治保证。改革开放隐含了中国梦的战略新设想,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夙愿,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改革开放要注意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真理标准大讨论40周年,还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薛广洲表示,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具有必然历史联系与逻辑联系,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注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注解。全国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应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胡振平研究员表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总结经验教训最大的理论创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是我们的理论创新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往往是以利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是对它的矫正。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贯穿进去,就是开放、绿色、共享、协调、创新。同时要在实现共同富裕基础上,着重考虑整个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创新、协调、开放这都是市场经济本身的内在要求,新发展理念非常重要。新发展理念还要在国内外博弈当中慢慢坚持和树立起来,这就要依靠中国共产党,我们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带领人民群众自觉按照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变革世界的活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可缺少,价值引领不可缺少,当然价值引领必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人民主体的立场上展开的。
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党史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宋善文教授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新革命,它的“新”体现在:革命对象“新”,新的伟大革命主要在于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来推动社会革命;革命环境“新”,当下的改革开放面临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革命进程“新”,不同于以往的革命,这一场革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革命使命“新”,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外,还要实现使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优化的途径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使命;革命担当的“新”,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在于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途径,找到了在和平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探索了第三世界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和平时期实行现代化的路径。
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改革的根本属性是在自我革命中实现制度定型。山东省社科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包心鉴研究员认为,40年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最深刻的启示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和优化,这是当代中国改革最深刻最根本的任务,也是最深邃的逻辑。新时代改革新进程应当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改革要紧紧围绕权力和权利的关系、个性和共性的关系、管治和共治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等重大核心问题的解决不断走向深入。
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要关注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的原则。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杨明伟研究员认为,改革开放是中国十几亿人民自己的事业,是代表人民的。改革开放的发生和发展,不是别国或者别人强加或者外加给我们的,而是中国人民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现实需要。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统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领导改革开放过程当中,我们党始终看到,创造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主体力量,只能是广大群众,改革开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源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我们党只有真正把自己放到亿万人民的事业当中去,才能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社会科学与外国语系主任孙兰英教授表示,共享发展思想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价值导向。共享发展准确抓住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核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这一理念,体现对发展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凸显了为广大人民谋福祉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只有坚持共享发展,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在新的时代要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人民群众在社会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共享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尺和切实保障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新教授表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才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提高到新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指出,在推进改革中,要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坚持辩证法,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周敬青教授表示,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孜孜以求的两大崇高理想和历史使命。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共同富裕的初心,把共同富裕贯穿到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治保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执政立场,这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的组织保障。坚定全面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有效的体制机制制度的安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坚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把蛋糕做大,把做大的蛋糕分好,妥善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通过打赢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补齐经济发展质量短板,农村贫困人短板,城乡一体化发展短板,保基本兜底线短板,金融风险防控短板,生态文明建设短板,铸牢实现共同富裕基础。
建设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研究员表示,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一句话。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当下,这是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中国对世界展现出坚定的开放姿态非常有必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已经是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国,实现了7亿多人口脱贫,占到同期全球脱贫人口70%以上,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超过30%。这些成绩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中国要深入参与世界经济进程,分享中国的广阔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的全方位开放。
新疆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北京大学夏文斌教授认为,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这是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基本判断。中国融入世界历史,不是简单地亦步亦趋地按照发达国家所制定的规则来参与世界历史的,而是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管理方式、科学技术,另外一方面也在贡献着中国智慧。中国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之路从其一开始就是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自己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走自己的路从而避免国际国内危机的出现,使得中国改革开放能够在相对平稳健康的道路上运行。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奚洁人教授表示,认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将改革方法论提升到社会历史规律和执政党自身规律的理论高度来认识。改革当中必须坚持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社会历史进步和价值立场人民性的统一。习近平指出,抓住重点带动面上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一,优势导向相统一,全面深化改革聚焦目标导向、突出问题导向、扭住关键环节,发挥党的领导最大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敢于面对重大问题,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提出答案确保改革时效。重点突破和系统集成整体辩证统一,强调改革是系统的协调推进,始终要抓“牛鼻子”。
原标题:改革开放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五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坛在沪召开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