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中华民族”名称的由来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09-10浏览次数:3405


    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虽然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的由来

    古代学者认为,帝王之所即为,所建的城邑就是中国

    古人把神秘的天空看作是神界,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北极星看做是天中。这是因为古人观察到满天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转,就像一把转动的伞一样,而伞的顶端就是北极星。依此设想,人们便认定人君的国都就是土中,即大地的中心。传说武王伐封成功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考察四方,寻找土中。结果找到了洛阳,并在那里定都。其用意是让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样向自己围聚合拢,此地后来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

的由来  

    “中华民族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舜的名字五帝时代是中国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时代。五帝时代的即部落联盟首领。是溢号,即死后所进的尊号。舜名重华,重亦即舜所在氏族名称,才是舜的名字。

    按照氏族部落传统,氏族首领的名称即全体氏族成员及其后裔共有的名称。在舜建立国家政权后,人们沿袭古老的习俗,以舜的名字称呼有虞氏朝族裔及有虞氏朝治理下的人民为

中华一词的由来

    “中华一词,见于裴松之注《三国志·诸葛亮传》。其源可溯自中国诸华中国诸华一语见于汉朝高诱注《吕氏春秋·简选》,意思是中国诸圣人的后代。在公元3—6世纪,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族纷纷向中原汇聚,建立政权。当时,中原的中心地位备受尊重。内迁各族都表现出对中原传统的强烈认同意识。中华一词作为一个超越当时汉族、兼容当时内迁边疆各族的概念被响亮提出。

    唐代在法律中正式出现中华一词,见于唐朝永徽四年(公元653)颁行、由长孙无忌领衔撰文的《律疏》(后称《唐律疏议》)。其中,对其卷三的中华一词释文如下: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意思是说,凡行政区划及文化制度自属于中国的,都称为中华。

民族一词的由来

    1840年,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西方列强用喷着火光和金属的大炮轰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中华民族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种族和文化面对血与火的考验。从1840年到1949年这109年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上千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华民族身上。

    中国正式出现民族一词,并且具有现在通行的意义,是19世纪末的事情,通常认为是梁启超先生在《东籍月旦》一文中最先使用了该词。民族一词出现之后,由于历史的必然和当时的具体国际国内环境,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称谓。

    来  源:央视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