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勿要唱衰青年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民族强。青年怎样,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怎样!
那么现在的青年怎样呢?悲观论者大有人在。他们像“九斤老太”一样,认为现在的青年是一代不如一代。他们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支撑他们的观点。像网上讲得日本怎样培养青年,我们怎样培养青年,结论是我们的青年不是他们的对手;像网上炒作的大学生干部都是些精致的个人主义者,根本不想国家利益;还有什么“炮娘”,反映了当代青年失去了阳刚之气……这些都被用来佐证他们的观点。一言以蔽之,在“悲观论”者看来,在的青年不行了。
(一)我怎么就没觉得现在的青年不行了?
我以为,看不惯青年人,恐怕既是每个时代的通病,也是“悲观论者”的通病。
我今年六十一岁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辅导员算起,到今天也算是经历了三四代青年的成长过程,一代不如一代的声音不只是今天才有,那可是每代都有。我算是改革开放后培养的第一代青年大学生,那时候就有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不如五六时年代的大学生;后来又评价起“70后”,“80后”,说他们不仅不如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比八十年代的大学生也是差得很远。事实表明,用这样的观点看青年,根本不是唯物主义观点。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现在实现了“GDP”世界第二了,这是气吹出来的吗?是天上掉下来的啊?一定意义上讲,不正是这几代青年人干出来的吗?今天,党的十九大又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我们要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中国梦一定能实现。只是我可能看不到了。中国梦谁来实现?靠的不就是正奋战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实践中的青年人和被有些人认为不行了的“00后”,“10后”,“20后”吗?有资料显示:当下的年轻人正在成为中国航天航空、核能,电子,芯片,高铁等领域的栋梁,而这些担纲者平均年龄却只有39.4岁。
(二)我真没觉得现在的青年不行了
我带的去年毕业的一个学生,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他从去年开学到今年暑假,两个假期没有回家。大年三十都在学习。他功读的是飞机发动机专业。我写信鼓励他一定刻苦学习,拿下这个专业。我还到哈尔滨去看他。这个学生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图大志。他给我写信说:“在未来中国航发的创造史上一定会有您学生的成绩,请您放心。”
我还有个学生要“植大木以立长天,处江湖以忧国民”,去西藏奉献他的一生。在学生毕业给我送来的留言中,学生们的共同心声是不辜负母校、老师的培养,一定做对祖国、对人民有作为的人。
(三)这段时间我去过许多大学做报告
有“985院校”,有普通本科,有高职高专,还有民办院校。我报告的主题就是做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的报告集中阐释了习近平今年五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的精神。报告的思想性、政治性浓厚。可是我没觉得学生“不行了”,“逆反了”,什么现在的学生只想自己的利益。每当讲到爱国的时候,学生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有一次我在一所“985”高校给新生做报告,我结合当前的贸易战跟学生讲到爱国。报告结束后我跟学生进行互动。有个“00后”女大学生站起来激动地说:听了您的报告,我知道了自己的责任。我一定为祖国而学习,打赢贸易战,我会让美国失望的。”
前几天晚上,我在平顶山学院学校广场给6000多名新生做了“大学 大学生 人生”的报告。
全场气氛热烈,学生不时地给我报以掌声。报告结束后,一些学生给我发微信,表达他们的感受。有个学生说:“感谢您这么辛苦给我们送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大餐,我懂的了要有大爱。大爱就是对祖国之爱。”
(四)当代青年是大可以信赖的一代
从去年学生毕业后我开通了“仍然在路上”公众号,每当推送爱国方面文章的时候,我的公众号后台都会有青年学生留下的感言,都有学生表示要做一名热爱祖国的人。
贸易战一开始,我就写过一篇公众号文章。我的观点是:贸易战: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活教材。这里我谈到贸易战说到底是不同社会政治制度的较量。说深一点,从政治看问题的话,美国为什么要打贸易战?一定意义上讲也是“失去”了演变的耐心。早在新中国刚建立的时候,美国就制定了对付我们的战略,这就是“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党的第三代和第四代身上”,现在已经过去几代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青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凝心聚力跟党走。他们看明白了,想等“00后”听他们的也只能是痴心妄想了,他们不能等了,也不想等了。这应当是贸易战的实质。道理在那摆着,若是等中国梦实现了;若是中国模式深入到美国民众的心里,那美国人民能不革命吗?能不分特朗普的财产吗?由此来看,贸易战不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当代青年是大可以信赖、大有作为的一代吗?
二、正确引导青年
我们常讲要相信未来,那就是要相信青年。因为年轻,青年人难免会有这样那样一些不足,但是这绝不是青年的主流。
特别应当看到的是,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太急于把经济搞上去了,由此忽视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放松了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在党风建设方面,我们也是出了很多问题。这些对青年学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现在青年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与此有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了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加大了反腐力度,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加强了学校立德树人工作,青年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有了很大改变。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讲,广大青年是愿意跟党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国家这么大,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必然从各个方面表现出来。
但是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不是社会制度的问题,也就是说,反映在青年身上的诸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工作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当然,青年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恰恰提醒我们要更加关心和爱护青年的成长,帮助青年及时克服他们身上的不足。从高校来讲,一定要对“双一流”建设的内涵有科学的认识,学科建设的宗旨也是为人才成长服务的,而人才的核心素质还是价值观,也就是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科技,永远是人文的科技,科技必须为人文服务。要像抓科技教师队伍建设一样抓人文教师队伍建设。当前尤其要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特别要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辅导员教师队伍,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着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
对青年不能“捧杀”,也绝不能“棒杀”。我们的舆论宣传一定要加大正面宣传,优秀大学生有的是,要提供正能量。我倒觉得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今天青年教育的复杂环境。那些想唱衰中国的人难道不想唱衰青年?不唱衰青年怎能唱衰中国?不“捧杀”,不“棒杀”,看主流,削“枝杈”,我想,这才是我们对青年所应抱有的正确态度。
来 源:微信公众号“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