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曲建武:给孩子品德最重要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8-11-23浏览次数:255


    前两天有这样一条新闻:山东淄博一男孩骑车撞坏轿车尾灯,车内无人。男孩妈妈苏女士带孩子留下字条,表示会承担责。事情最终顺利解决。

    读了这条新闻,我觉得这个家长做得十分正确。因为孩子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当家长的不只是要照顾好孩子的起居饮食,给他物质上的帮助,为孩子学习知识提供条件,当家长必须认识到:比这两点更为重要的是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品德。

    “有一次我在酒店等车接我去做报告的时候,我看到两个小孩子站在凳子上玩游戏机。我走了过去。小朋友想上大学吗?”“想啊。”“你们的爸爸妈妈没告诉你们不能穿着鞋站在凳子上吗?两个小孩子跑掉了。不知此时两个孩子的父母看没看到这一幕。我想,如果这两个孩子不改掉穿着鞋站在凳子上的毛病,即便上了北大、哈佛也是废材一个。

一、品德至上

    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有一次我孩子跟我半开玩笑地说:您放心吧,我不能和您成为校友的。

    我告诉他:人生有两条起跑线,一条是知识的起跑线,一条是品德的起跑线,人生跑在终点的人一定是品德线不输的人。

    无论考在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能不能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社会,这是需要盖棺而定的。后来他考在了北大,也到国外留了学,2014年我把他从美国领了回来,我让他为祖国服务。

    我跟我的孩子反复讲的一个观点就是:能力一定要建立在品德的基础上,不然不仅对社会无益,还会毁掉自己。当今社会,看看我们有多少孩子(学生)聪明、伶俐,能力也强,有些还毕业于名牌大学,但是由于没有德性,没有法纪,结果不仅没有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反而做了不少缺德事,更有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们的过错无疑要有他们自己负责,其实深刻地反思一下就会发现,他们很多人在家庭教育阶段就没有从家长那里学好品德这门课。

二、言传身教

    别说学生,我们有的家长就没有好的品德,成天想得只是自己的事,孩子的事和同事处不好关系;和邻里处不好关系;甚至和自己的父母、亲属处不好关系,这样的身教怎能在孩子的心灵种上善的种子?

    有的家长当孩子犯了错的时候,不是找自身的毛病,而是一味地责怪别人,在他们看来,孩子的错都是学校的错,同学的错,自己的孩子百分之百地对。

    就连在大学中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个学生和同寝室的同学产生了矛盾,这个学生的家长不是批评自己的孩子,而是训斥别的同学,这样怎能给孩子好的引领呢?还有的家长当孩子犯了错的时候,不是帮助孩子改掉错误,而是掩盖、袒护孩子的错误,这只会使孩子种下犯更大错误的种子,直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三、家庭教育

    人的一生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良好的品德养成与这样的教育环境紧密相关。

    这其中家庭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家庭的特殊地位,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学生)。现在当家长的都望子成龙,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孩子怎样才能成龙

    只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和学习条件是不行的,一定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品德环境,有了后者,即便孩子输在在了知识的起跑线上也没有什么了不得。只要品德线不输,他想撵上输掉的知识起跑线就一定会撵上;不然他若是品德线输了,即便他现在赢在了知识的起跑线,也不能最先跑到人生的终点,弄不好就会因为违规被淘汰出局了。

    来  源:微信公众号“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