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个“粉丝”在微信里给我给写了一段话。他说:
“首先感谢曲老师您百忙之中能和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大龄学生聊天[玫瑰]谢谢您!其次听了您的演讲,其实我想问一个困扰我还有同我有相同思想的人的一个问题:我们从小受的教育、长大接触的传统文化,使我们常常把国和家放在我们的私人利益之上。但社会却教我们自私,我们也想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去服务,但真的很难坚持。别人会说话你傻、说你老实人等等,于是我们会去追求私利。但追求私利对我们具有这种思想的人来说也是痛苦的。如果一心为大家服务,在当今也不是一帆风顺,因为别人会给你戴上功利的帽子!您如何去平衡这些?”
看了这段话,我想用公开的方式给他回答,于是写了这篇公众号文章推送给大家。
为 人 为 己
XX你好!
谢谢你的坦诚,跟我讲了你思想上的困惑。你想成为一个关心国家、家庭,为别人着想的人。可是你又担心社会和周边的人并不认同你这样的人,甚至会嘲笑你这样的人。事实真是怎样的吗?
其实我们很多人只是看到了社会表层的东西,只是对社会有一种肤浅的认识,认为“好人”吃亏、好人是“傻瓜”。“好人”有些时候确实会被自私的人“欺负”,确实像个“傻瓜”。但是这不是社会的主流。如果掀开社会这些表层的面纱,我们看到的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样子呢?我去过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在诺大的一个文化宫里,只矗立着一尊人物塑像。这个人叫时传祥。他是个掏粪工。一个掏粪工为什么能在这里被立上塑像呢?还不是因为他“太傻”了;还不是因为他的心中只有别人;还不是他把别人的幸福当成了自己的幸福。
可以想一想,某个人即便再有钱又能怎样?
有钱就能给他在这里矗立座塑像永做纪念吗?社会上历来都有“傻人”。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有;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在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倡导下,这样的人更是层出不穷。每年我们评选出的道德楷模、先进人物,为什么他们的事迹会感动的让人热泪盈眶?还不是因为他们都是些心中有他人的人,也可以说他们都是些“傻人”吗?
再看看社会上那些自私的人。
甚至自私到为了个人的私利走上了犯罪道路的人,他们在受到惩罚、乃至于被枪毙的时候,人们无不拍手称快。这又是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他们自私到了“骨髓”里?
我常跟我的学生们讲这句话: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监狱不是现在就有的,你想往那里去吗?同样,道德的“领奖台”也早就矗立在那里,你不想上去领略一下吗?为什么要管别人说什么呢?
从一定角度讲,你不就是在为自己活着吗?
在为自己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那种人活着吗?
听别人的还能活出“自我”的色彩吗?
我评讲师的时候我把名额让出去了,有人说我“傻”;我做辅导员时寒暑假自费到学生家家访,有人说我“傻”;我辞去厅级领导职务更有人说我“傻”。
当时如果到百度上搜索一下我,跳出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曲建武怎么辞职了?”我想这里潜藏着两句关键的话:一句是曲建武是不是犯错误了;再一句就是曲建武是不是脑袋灌水了。
正常人怎么能正厅级不要了回来当辅导员?有个领导跟我讲:“你正厅级没有了,你看病怎么办?”我想:老百姓怎么看我就怎么看。一个给予别人的人怎么会没人“管”呢?我在评上时代楷模后,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会见我的时候说:“你是活着的时代楷模,一定注意身体。需要看病找我们。”我听了很感动。一些辅导员得知我患过癌症,经常嘱咐我注意休息。我的学生更是帮我这帮我那的。
“好人”吃亏了吗?
特别是看你追求什么了?级别就那么重要?职称就那么重要?在我看来,什么职称、级别之类,只能““显耀”一时,退休了,那些证书弄不好不都是废纸一张?有了学生就有了一切。人活着,最重要的是留下好的口碑,让别人记在心里。而一个自私的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人怎么能得到这些呢?
做对得事,把对得事做到底。做一个在为别人服务中实现“为我”的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一个追求崇高的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一个让人不忘的人。
你知道这句话吗?
“无论把人看成多么自私,在人的本性中,明显存在着某些根本原则。一个人对改善别人的命运产生兴趣,将别人的快乐看成自己的必需。虽然,从中他并不能获得什么,只是看见它就感到满足。”
这句话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所表述的一句名言。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关心别人、给予别人快乐,像流淌在人体中的血脉不可改变,是源于人的本性中的东西。至于那些自私的人,只能说他们违背了人的“天然”的善性。你想成为那样的人吗?
你既然想成为在为别人中实现“为我”的人,那你就坚持下去好了,你还哪有“功夫”管别人怎样“说三道四”呢?这也是我人生的一个感悟。
来 源:微信公众号“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