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曲建武:何谓实践教学?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9-01-16浏览次数:146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志对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简单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是:要想认同一种理论的正确性,就一定要让实践来检验、来证明,以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于是我们很多同志便把这句话当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原则,甚至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还不是那么令人十分满意归结到实践教学不够。

    在这些同志看来,学生们要是都能去井冈山、去延安、去西柏坡、去红岩村等红色景区实践考察,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1)怎样理解实践教学?

    我以为就是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

    这个事实可以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也可以是现实世界正在发生的;可以是在中国发生的;也可以是在外国发生的;可以是在别人身上发生的;可以是在教育者身上发生的;还可以是在受教育者身上发生的……

    总之,一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的客观存在,都可视为实践教学的范畴。

    我常想,况且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到井冈山、到延安、到红岩村等红色景点进行实践教学,即便能去学生们就真的相信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所告诉他们的那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正确的?恐怕不会这么简单吧?

    “有一次我在重庆一所高校做学术交流。我说在重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格外有难度。为什么?因为红岩村就在重庆,而且重庆还有渣滓洞,学生们离这里太近了,他们溜达着就去了。他们对共产党人是什么样再熟悉不过了。怕是他们去一次回来看看身边一些党员太不像共产党员了;再去一次回来看看有些给他们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也不像是真信马克思主义的样子,显然这样的实践教学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育者一定要先受教育。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人。

(2)信师信道

    我常讲的一个观点是,要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得到最佳效果,教师就是第一实践人,学校就是第一实践场所。

    我在省厅工作的时候也是力所能及地资助学生,我和他们都是单线联系,在帮助他们的同时,通过他们我也更多地掌握了一手材料。我经常问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结果常常是最满意的课是思想政治理论,最不满意的课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的这里就不说了,他们为什么不满意呢?

    这里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的老师、有的学校没有从自身积极践行课堂上所传授给学生的那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举例说,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为了评职称和同事互相告状,都打起来了,学生根本不信服他。这不正是信其师才信其道的现代版吗?有的学校,跟商场似的,不绝于耳的是叫卖声,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想把他们兜里的钱一分不剩地都掏出来。可想而知,学生若是对学校抱有这样的看法,怎么能不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最佳效果增加难度呢?

    有一次我给学生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候,有个班长递给我个假条。他说他们班有个同学发烧39℃不能来上课了,向我请假。我马上从兜里掏了100元钱给这个班长,我让他买点牛奶、水果替我看看这个学生。让他告诉这个学生老师实在没有时间去看他,祝他早日康复。同时我还跟这个班长说别忘了替我谢谢他。为什么要谢谢他?”“你看他发烧39℃还不忘给我这个假条,对我如此尊重,我不应当谢谢他吗?这个班长明白了我的意思。我在课前把这件事讲给了同学们听,他们给了我一阵热烈的掌声。

    当天晚上十一点多,发烧的那个学生又给我写了一段较长的微信,他说他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一定写好大写的人。还有一次课间我跟一个学生交谈。这个学生每次都先到教室坐在第一排。我问他我讲得你信吗?”“信啊!”“为什么?”“我信您啊!他告诉我他上网查阅了有关我的信息。他说我是为了他们才下来的,令他敬佩。因为信我才选了我的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是多方位的,有条件到红色景区亲身感受一下很有必要。不过要加强指导,盲目的实践是没有意义的。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和学校,千万莫忘了自身就是第一实践人”“第一实践场所,学生从这里所得到的实践教育恐怕会产生更直接、更及时、更深刻的效果。


来  源:微信公众号“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