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有个博士毕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给我留言说:
“他起初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信心满满。可是两年下来便有些“倦怠”。我的报告给他以极大的震撼。他说我算从事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工作,为什么总是初心不改、激情四射?动力源在哪里?”
怎么说呢?关键是要有信仰、有追求,有为实现心中的目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
就像我公众号开通打赏以来,目前已经筹集一万多元经费。我的脑海里每天都在想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途径让更多的money飞进我的“基金”。待我有了更多的“money”的时候,会激励多少有志的人们奋勇前行!为此就算我再辛苦、再累又能怎样?我不是说了吗?要把对的事坚持做下去。本来应当早些日子回复这名博士教师,实在对不起,我确实太忙了,拖到了今天,特此致歉。
XX 您好!
虽然我这是第一次给您写信,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样称呼您为好:亲切、温馨,似乎我们已是长久的朋友。我经常称呼我的学生们为孩子,不这样就觉得表达不出自己内心的关爱之情。
您说我不一定能看到您给我的留言,我看到了。在我公众号后台的留言我每一条都看。但是,我确实没有时间每一条都回,有时忙得连谢谢二字都不能回复,只好求得“粉丝”们的谅解了。
我前些天就看到了您的留言,我是流着泪看的。我一边看一边想:我一定要给您回封信,而且不能三言两语就完了,我要多写几句话。
我就是个教师,一个辅导员、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和学生在一起,为大学生的成长当好引路人。我每天忐忐忑忑,就怕对不起学生们;就怕学生们走错了路。我从当上辅导员、给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那天起,三十六年的岁月里,我始终这样要求我自己:绝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犯错。每当看到学生们思想有所变化、行动有所进步,我都会从心眼里感到高兴。
我爱我的祖国。我的爱国就是教育学生爱国。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即意味着祖国的发展、他们人生的幸福。为此,我可以付出我能付出的一切。
虽然您不是我亲自教的学生,但是我们共同生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当中。那天您听了我的报告,那您就应名副其实地算我的学生了。看看您给我的留言,我的学生就是这样跟我说的。他们说遇上我是他们人生的幸运、最大的福气。我常常警醒自己:我做得还不够。为了学生我做得再多都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
谢谢您给我的点赞。您再一次告诉了我教育的力量、给了我教育的信心。我们有些教师动不动就说现在的学生和教师有“代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不愿接受我们的教育。有“代沟”吗?有也是我们老师们挖的,怎么能怨学生呢?
我们一些教师没有给学生以真正的教育。我们有的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同志同样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一些老师不是从自身寻找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甚至“苍白无力”?反而把责任都推到了学生身上,更有的把责任怪罪到辅导员身上,真是没有半点道理。以这样的学科认识、教学态度、育人理念怎么能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呢?
我感动的是您有了学科自信,您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您放弃了曾经的气馁、懂得了使命和担当。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博士就应当有这种学科自信,就应当有马克思那种为了更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的信仰追求。不然,马克思主义怎么能闪耀出它的光辉?马克思主义怎么能打动学生的心灵?马克思主义怎么能得以传承?不管别人怎样,我真心希望您能成为一个像您说得要成为的那种“有温度、有情感、有信仰并践行的人……”不然您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干什么?博士毕业了又能怎样?我们绝不能把自己当成“教书匠”。
您是哪里人?来过大连吗?欢迎到大连联系我。您所说的话已经印在我的脑海了。我带的一个本科生要“植大木以立长天,处江湖以忧国民”,去西藏奉献他的一生。我很感动。我跟他说:我们达成个“协议”:“祖国的事你来管,你家的事我来管”。今天,我跟您说:只要您有志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上下功夫,真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走进学生心灵,有需要我做的告诉我,我会尽力为你提供帮助。这也是我建立“基金”的一个初衷。
期待在大连的相聚。
祝一切顺心如意!
来源:微信公众号“仍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