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班集体是高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建起来的基层单位,是大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是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牢牢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对于科学有效地重构班集体的建设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构高校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保障措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探索班集体建设路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自下而上选拔式的评价模式及指标体系,是当前高校班集体建设与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
高校班集体是高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建起来的基层单位,也是大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也是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当前,我国高校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指导高校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个体参与不够,学生动力不足,优秀班集体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封闭,自上而下定量式的评价模式流弊很大四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把高校办集体建设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如何科学有效地重构班集体的建设模式和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牢牢把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这一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进行高校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保障措施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构高校优秀班集体的目标。一是在学生层面,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调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学生都有科学的人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学生精神风貌积极健康向上。二是在班级层面,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班级友爱互助,增进同学关系和谐,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三是在院系层面,院系基点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特色学生工作不断涌现,学生工作体系日益完善,学生教育大纲初见端倪。四是在学校层面,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发挥氛围的隐性育人功能,为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构高校优秀班集体的原则。一是理念科学、思路清晰。科学理念是指导科学行动的前提。优秀班集体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要明晰科学育人理念,要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切实把学生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二是系统规划、全面推进。院系、班级要对优秀班集体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全面统筹[1]。制定实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加强学风建设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直接目标,要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建设工程的全面、扎实、稳妥地推进。三是目标明确、导向鲜明。目标具有动力牵引作用。院系要明确本单位班集体和学生总体培养目标;班集体要在他人指导下或自觉确立集体发展目标;学生个人也要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切实发挥目标旗帜鲜明的导向作用。四是措施得当、保障有力。措施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出发,制定包括学风建设、寝室文明、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社团活动、班团建设、党员和学生干部作用发挥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五是自主立项、自觉建设。要明确制定优秀班集体建设等级,实行班级自主立项制度,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引导学生进行三自教育,使之能够自觉投入到优秀班集体创建工程中来。六是营造氛围、内涵发展。要广泛动员、积极宣传,营造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启动过程中,要调动班级和学生能动性,创造积极参与环境;建设过程中,班级建设要有班训、班徽、班歌、班服,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做内涵式发展之路。七是过程管理、加强督导。过程管理能够有效地保证目标的实现。要把过程管理理念落实到舆论先行、宣传动员、立项申报、中期检查、成果验收、经验反馈、表彰展示等优秀班集体创建工程的各个环节。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督导和指导。八是刚性与柔性相结合。优秀班集体的培育过程中有一些刚性的、硬性的指标要求是必须的,但也要有柔性的内容,在优秀班集体培育的前期刚性介入的要多些,建设的后期刚性内容要逐步退出,柔性的建设内容要逐步介入。九是评建结合、以评促建。要牢固树立以评促建的评估理念。要坚持静态评估(立项评估、中期评估和成果评估)和动态实时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十是激励优秀、表彰宣传。要开展激励优秀,表彰宣传活动,搭建创建工程经验的交流平台。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构高校优秀班集体的条件保证。一是加强认识、统一思想,把思想统一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优秀班集体建设是深化学风建设、提升学生精神风貌、促进班级和谐的重要手段。各院系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要按照部署,统一思想,切实将班集体建设抓紧抓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二是加强领导、责任到位,确保把优秀班集体建设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加强对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的领导,院系要建立由学生工作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党员学生和普通学生组成的优秀班集体建设领导小组,各项工作责任要落实到个人。优秀班集体实施的情况,将作为对院系学生工作及学生工作者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加强宣传、健全制度,为优秀班集体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要深入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长效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措施、考核措施、激励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其顺利实施。四是真抓实干、投入到位,为优秀班集体建设工作提供必要保证。在实施中,各院系要保证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全体师生的才干和智慧,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全面实现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各项目标。
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班集体建设路径分析
1.强化班级思想建设,以正确的集体舆论塑造和引导人。强化思想建设是优秀班集体建设的首要的和先导性的任务,在大学生三观形成的最佳时期,正确的思想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建设是指路明灯,正确的舆论引导是强化思想建设的重要方式。班集体舆论是在班级中为多数人赞同的意见,它以议论等形式肯定或否定班级的动向或班级成员的言行,成为主导班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积极的、正确的舆论能起到明辨是非、凝聚人心的促进作用,而消极的、错误的舆论则会起到混淆是非、涣散人心的不良作用。班集体建设就是让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成为进行道德评价和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促进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2.加强班级组织建设,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带动和团结人。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辅导员的得力助手。班级建设得好不好,与班干部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直接相关。班级中必须有一部分热爱集体工作又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班干部队伍,形成班级的核心,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班级成员,开展集体工作。班干部是班级建设中的支持者、开拓者和协调者,更是班级建设中的领跑者。好干部可以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反之亦然。因此,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形成坚强的核心,是班集体建设的一件大事。在优秀班集体培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使班干部做到带字当头,做践行的模范,树字为先,做自身和谐的模范,帮字为坚,做服务的模范,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带动和团结人。
3.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以优异的成绩鼓舞和激励人。毋庸置疑,学习始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学习成绩优良的班级不一定是优秀班集体,但优秀班集体一定是学习成绩和学风优良的班级。学风是班级成员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班级成员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凝聚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态度、方法等,它依不同班级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色,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班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优秀班集体培育过程中,要紧紧抓住学风建设这一重要环节,以优异的班级学习成绩鼓舞和激励人。
4.加强班级班风建设,以集体主义精神感召和凝聚人。班风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它反映了班级成员的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对于优秀班集体的培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班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建设、个人发展的好坏,是整个班级建设的奠基石。优秀班集体的培育要从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5.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健康的文化氛围熏陶和陶冶人。班级文化塑造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影响着班级的凝聚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营造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的主要载体,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是一个成熟的班集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学习其间的成员具有特殊的陶冶作用。实践表明,在一个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里,人们能够使孤独者得到温暖,失望者得到激励,人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6.强加班级制度建设,以科学的管理规范和约束人。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2]。班级制度建设应该既有班级发展的长远规划,也有具体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一套比较合理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对于确保班级工作的正常运转,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班集体建设评价体系探析
1.自下而上选拔式的评价模式。自下而上的方式,即学校事先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细化评价内容和标准,优秀班集体评选时,以班级为单位,依据学校设定好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和标准进行自主申报,学院内部自行推荐优秀的班级进行汇报展示,将初评选拔出的班级上报学校预审、公开汇报、专家现场评审并最终产生优秀班集体。自下而上的评价方式名额虽然是动态的,但其评价内容却是定性的,往往更注重质量的把控,它可以打破学院的藩篱,为所有申报的班集体提供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公平竞技的平台。
2.高校优秀班集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评价体系构建时,可以结合优秀班集体建设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方式,构建一个新颖、独特、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拟包括6个一级评价指标,24个二级评价指标。
○1一级评价指标。6个一级评价指标分别是班级思想建设、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学风建设、班级班风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制度建设。
班级思想建设主要考评班级学生的整体思想政治素质、正确舆论导向、入党积极分比率、党课结业率、党团员人数比等方面;班级组织建设主要考评班委员成员履职能力、模范作用发挥、班级向心力、凝聚力、团队意识等方面;班级学风建设主要考评的是班级整体勤奋好学、严谨认真、求实进取、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学习成绩及格率与优秀率、遵守学习纪律、诚实守信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班级班风建设主要考评班级整体精神风貌、集体主义精神体现、集体荣誉感培育、集体荣誉获得情况、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等方面;班级文化建设主要考评班级文化氛围、组织的文体活动情况、参与社会实践情况、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情况等方面;班级制度建设主要考评班级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合理、可行,班级成员遵规守纪情况等方面。
○2二级评价指标。根据6个一级评价指标的具体考核内容拟确定24个二级评价指标。班级思想建设的4个二级评价指标为正确政治舆论导向、政治理论学习效果、班团活动效果、学生入党比率;班级组织建设4个二级评价指标为班级干部的领导力、班级干部的执行力、班级干部模范作用发挥、班级团队意识培育;班级学风建设4个二级评价指标为班级成员学习目标、学习氛围、学习纪律、学习效果;班级班风建设4个二级评价指标为班级向心力与凝聚力、班级和谐人际关系、班级集体荣誉感、班级集体荣誉;班级文化建设4个二级评价指标为班级文化氛围、参加校院文体活动、自行组织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班级制度建设4个二级评价指标为班级长远规划、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班级制度执行监督、班级制度执行效果。
3.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建议。根据上面构建的评价指标,建议利用加权平均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法是依据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原理,是加权计算平均数的一种方法。加权算术平均数作为平均指标的一种,是在考虑总体中各指标的地位、作用等权重不同的基础上,综合计算总体中各指标标志值的平均值,以反映该总体某一数量标志的代表水平或在某方面达到的一般水平。评价指标权重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学校各院系、相关班级的意见,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赋予。各项指标预设权重的分配,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1]彭观胜,梅阳,李际超.大学校园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的构建[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覃兰英.新形势下关于高校创建先进班集体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4).
(原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作者姜玉洪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教授;作者刘艳春单位系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