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首届“讲好上海红色故事”高层论坛综述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9-03-18浏览次数:319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31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首届“讲好上海红色故事”高层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及新闻媒体约40位专家学者参会,就“讲好上海红色文化故事”议题展开探讨并作深度阐释。

  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叶江致辞,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理主持开幕式。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主持主旨报告、互动发言并作会议总结。

阐释红色文化故事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小敏研究员认为,讲好上海的红色故事,关键是要讲好三个故事。一是党的创建故事。贯穿这些故事的是建党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二是上海革命故事。对上海党史中的两个方面,即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的相关故事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梳理。三是上海改革创新故事。了解上海制造、上海科技创新、上海土地改革等背后蕴含的活力、创新、包容的上海特质。今天我们要继续创造、书写新的上海传奇,需要在汲取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更好开拓,而上海红色故事中充满着这样的智慧。

  新时代、新故事、新内容必须要有新语境、新表达。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上海大学教授忻平认为,上海的红色资源应该分层分类。第一层是红色文化,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奋斗史;第二层是革命文化;第三层是进步文化,就是从1840年以来,所有围绕中华民族进步、中华文明发展而努力的文化。这三个文化是分层递进的,共同的基础是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道。这三种文化的核心是红色文化。而如何讲好红色故事?首先是要充分了解讲好已有的红色故事以及上海新发掘的红色故事。其次我们要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时俱进,以顺应当代文化潮流的方式去讲述红色故事。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张志丹表示,上海有着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如何将这些红色资源挖掘好、传承好,把红色故事讲好,是我们未来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积极开展跨学科、跨界的研究将对我们今后讲好上海红色故事大有裨益。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对红色文化、红色资料、红色故事的具体内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讲好上海故事,研究是基础。对此我们要深入历史,挖掘著名历史事件背后的细节,做好相关的原创研究、超前研究;要采取多媒体融合的手段讲述故事;要积极推进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有层次的教材;与社区要联动,与我们的城市联动,更好地向人民群众展示城市的文脉和历史风貌。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岩教授表示,讲上海红色故事应该遵循五大原则。一是讲故事要讲事实、讲史实,以事实的逻辑陈述好各种故事。二是讲故事要讲过程、讲情节、讲细节,以历史的逻辑演绎好红色故事。三是讲故事,既要微观讲点,也要宏观谈面,以辩证逻辑展现好红色故事。四是讲故事要讲道理、讲精神,以理论的逻辑深化好红色故事,展现革命的逻辑和历史的规律。五是讲故事要讲精神、讲信念、讲理想、讲奉献,以教育的逻辑展现好红色故事的基本功能。

弘扬红色文化精神

  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光寿教授看来,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悠久性、多样性、源头性、中枢性的特点。每个红色基地都是鲜活的文化基地,我们创新高校思政课,就需要在加强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实践教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朱鸿召表示,维护、发展好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是上海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之所在。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有双重使命,一个是争取国家主权独立的民族战争,另一个就是要进行社会革命。所以,上海的红色故事,不只是斗争打仗的故事,还要讲好社会变革的故事,讲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故事。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表示,红色故事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城市文化、城市精神以及教育下一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讲故事的方式也很重要,只有客观、真实、准确、生动、鲜活、通俗的故事才能深入人心。讲好上海红色故事,我们还要注意主题先行,要围绕时代重大议题,深入挖掘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并进行整合,强化服务意识,服务好人民的需求、服务好党的建设,打造出更好的文化产品。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尤玮表示,讲好上海红色故事目的是影响人、打动人,这就需要我们搜集真正能够感动人的历史事件,将这些有意义、有情感的故事通过各种形式传播出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潜移默化地将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让上海红色故事口口相传。

  中共普陀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汤尉琳认为,红色文化是与城市与生俱来的基因。新时代讲好上海红色故事需要我们做出更多创新,将文创产品和融媒体相结合,为历史故事注入现代审美,把上海的红色文化和红色故事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


上观新闻报道:

    上海的红色故事不只是斗争打仗,关键要讲好这三个故事

    上海的红色故事,不只是斗争打仗的故事,还要讲好社会变革的故事,讲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故事。

    31日,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首届“讲好上海红色故事”高层论坛举行。

    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党的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发生地。如何用好上海的红色资源?如何挖掘上海红色故事的思想和价值?如何讲好上海红色故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上述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原常务副部长、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冯小敏研究员认为,讲好上海的红色故事,关键是要讲好“三个故事”。一是党的创建故事。贯穿这些故事的是建党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二是上海革命故事,包括历史经验和好的传统。上海党史中有两个方面要好好挖掘,一个是群众工作,一个是统战工作,相关故事亟待进一步挖掘和梳理。三是上海改革创新故事。从上海制造、土地批租到股份制改革、“九四专项”,上海敢于做吃螃蟹的第一人。今天我们要继续创造激荡人心的上海传奇,需要在汲取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更好开拓,而上海红色故事中充满着这样的智慧。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教授认为,上海的红色资源应该分层分类。第一层是红色文化,核心就是中共成立以后的奋斗史;第二层是革命文化;第三层是进步文化,就是从1840年以来,所有围绕中华民族进步、中华文明发展而努力的文化。这三个文化是分层递进的,共同的基础是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有识之士寻求救国之道。在这三种文化中,核心是红色文化。2018年上海红色文化地图正式发布,上海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带宽、红色风貌一目了然,这为讲好上海红色故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如何讲好红色故事?首先是讲好已有的红色故事,比如党在上海诞生的故事、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故事、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故事、上海解放故事、改革开放故事,等等。其次是要讲好上海新发掘的红色故事。比如,中共四大是中共支部建设的源头,其实也是民主集中制的一个源头。从讲述方法上说,要了解年轻人的兴趣,改变以往说教式和灌输式的话语表达方式,用故事讲清道理,用道理赢得认同。有统计显示,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宣传的手段和方式达到60多种。那么今天呢?话语权决定了主动权,失语意味着失效。没人听,讲得再好有什么用?新时代、新故事、新内容必须要有新语境、新表达。这也是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认为,上海红色家底十分丰厚,有些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而讲好上海故事,研究是基础。从方法上说,首先是多媒体的融合,让人们喜闻乐见。其次,讲故事重在细节,比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在上海的故事。第三是怎么入课堂入头脑。比如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怎么设计一套有层次的教材。第四是与社区要联动,与我们生活的城市要联动,不能坐在象牙塔里面照本宣科。

    在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岩教授看来,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五大原则。一是讲故事要讲事实,要讲史实,以事实的逻辑陈述好各种故事。二是讲故事要讲过程、讲情节、讲细节,以历史的逻辑演绎好红色故事。三是讲故事,既要微观讲点,也要宏观谈面,以辩证逻辑展现好红色故事。四是讲故事要讲道理、讲精神,以理论的逻辑深化好红色故事,展现革命的逻辑和历史的规律。五是讲故事要讲精神、讲信念、讲理想、讲奉献,以教育的逻辑展现好红色故事的基本功能。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光寿教授从上海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角度作了发言。他认为,上海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是悠久性,马列主义在上海广泛传播有一百年了,这是国内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媲美的;第二是多样性,无论是人、物、事、魂,相关材料都非常丰富,非常全面。第三是源头性,第一个党组织、第一份党刊、第一个工会组织、第一家出版社、第一所妇女干部学校……上海历史上有诸多红色“第一”。第四是中枢性,中共中央在上海驻扎了12年,即便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上海前往苏区之后,上海仍然是中共和共产国际交往的必经之地。中央机关的旧址有24处,上海档案馆、革命历史展览馆、中共一大会址等馆藏红色档案数百万卷,党的领袖人物旧居也是星罗棋布。从教育教学来看,每个红色基地都是我们鲜活的文化基地,创新高校思政课,需要在加强建党历史和建党精神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做好实践教学。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朱鸿召认为,今天讲上海红色故事,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红色文化和我们今天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内在关系?在他看来,维护、发展好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是上海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之所在。从建党早期全国58名党员来看,他们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都是中产以上的。他们发起成立共产党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自己穿衣吃饭,而是因为初心。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民族国家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从理论上来说,中国共产党有双重使命,一个是争取国家主权独立的民族战争,另一个就是要进行社会革命。所以,上海的红色故事,不只是斗争打仗的故事,还要讲好社会变革的故事,讲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故事。

    来自市委宣传部、普陀区委宣传部以及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的相关专家也出席了论坛。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主持发言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