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夏永林:为什么要求思政课教师把“政治强”放在第一位?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9-03-22浏览次数:1992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318日主持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六点要求八个统一,其中,特别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政治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首先要政治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我自己对于作为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的理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所以首先要政治强(准确的表述应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需要的素质最为综合,是其他任课教师所不具备的,只是在多种素质排序中,政治要求应当起到牵引作用),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的专业课(尽管所有的课程都有育人的功能和职责),在贯彻立德树人原则、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肩负着如此重要使命和责任担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个人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政治要强,至少应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立场稳。讲好思政课首先是要解决政治立场问题。有一些教师,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应当把知识教育是第一位的,有些教师不屑于甚至很直白地抵触思想政治教育。尽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同向同行的要求的提出,使那些公开的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少之又少,但并不是说所有的教师都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认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而不是让有知识的人讲信仰,这里面本身就包含着立场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来设计教学内容、面对学生讲清育人和做人的道理,自觉做到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如果立场不稳、立场不坚定、甚至立场有问题的话,可想而知会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着什么?如果任课教师立场出了问题,他的知识再丰富、他的水平再高、他的能力再强,给予学生人生成长的引导一定是负面因素或影响会更多正面的东西、造成的危害会更大一些。整个教育都必须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重点必须解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所以,立场稳就是要求教师的政治态度鲜明、政治方向明确、政治意识清晰、政治底线牢固等,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成长。

    第二,三观正。我记得京剧《赤桑镇》中,包拯在亲手铡了贪赃枉法的侄子包勉之后,面对前来质问、责骂他的“嫂娘”——吴妙贞时,有一段经典的唱段,其中有一段唱词就是“未正人先正己,人己一样,责己宽、责任严,怎算得上国家栋梁”。思政课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立德树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的教育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施加价值引导,就像小树成长一样要去歪刺、使其长直顺。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往往是超过学生父母及其他一些因素。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的“三观不正”,指望这种教师一不留神地培养出符合国家、民族要求的好学生,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第三,意识清。这里的意识可以包含多重含义。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师,首先是需要有明确的阵地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性,这一点丝毫不需要有任何的避讳。在人才的培养上,对下一代进行争夺、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斗争相当的激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责任守好这块儿作为“主渠道”的阵地。其次是需要有牢固的底线意识。“研究无禁区、宣讲守纪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坚守,讲什么不讲什么、什么能讲什么在课堂上不能讲,一定要有规矩底线,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政治素养。三是要有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堪当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把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不能仅仅作为一种职业,而应当作为一项事业,要有使命、担当的意识,从而才会有坚定的自信和自豪感。

    第四,信念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铸魂育人,要讲好思政课,关键在于讲授者要有信仰。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和科学力量,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既解决自身的思想认识问题,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自身所带有的“育人目的与功能”的需要。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体现。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主体。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真正相信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精神力量。让信仰更有魅力,让讲信仰的人更有本领,让信仰传递得更准更快更深。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无论是教师自身信仰的形成,还是帮助学生树立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同,都需要经历一个“真学——真用——真懂——真信”的训练过程。只有真正地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有深入认识和把握,才能真正从理论上学懂,从信仰上弄通,从行动上做实。

来  源:微信公众号“老夏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