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不是空对空的理论研究,脱离客观的现实世界,价值研究将会远离它的初衷和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实践表现为两种尺度,作为外在尺度的合规律性和作为内在尺度的合目的性,这两种尺度生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两种形态,即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研究,除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矛盾与具体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等,更需要把它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把握生成动力、生成方式、生成形态等。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年度进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论域
1.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体研究
有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式、性质和方向、主体需要的发展与变化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包括多个层次,即价值目标、价值主体、价值客体、实践活动。
有学者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指明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新特点,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等思想理念已经成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性要求。
有学者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40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历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思想政治教育由政治向经济转向的社会价值论,到21世纪初期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论,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人与社会统合的价值论,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断向着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目标前进的历程,科学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有学者从民心的角度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问题,认为应该不断提高对自己工作重要价值的认识,真正能够以赢得民心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去从事这项事业。
有学者通过论述思想政治教育中信仰、理论和教育的逻辑关系,侧面反映了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思考,认为历史境遇和现实问题都要求我们要在比较鉴别中不断挖掘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彰显其所内在蕴含的信仰的力量、理论的力量和教育的力量,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转型。
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研究
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看到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走进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略,发展人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旨归。
有学者认为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与当代价值研究,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特点,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进程中富有生命力的因素。
有学者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矛盾和规律,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矛盾是价值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之间的矛盾,具体矛盾是社会需要与个体需求、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环境之间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和社会具有某些需要;作为价值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满足价值主体需要的功能;具备联结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媒介,使价值客体能够满足价值主体的需要。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具体视域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有学者认为,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传统在新时代继承发展的关键,更是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征程中创造性地发挥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关键。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有学者通过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价值导向,从侧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指向,研究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
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求道不应只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应该本着完成小我成就大我的心态,倾力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有学者在论述立德树人内涵时指出,德指政治方向、思想和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立德树人明确强调了立德对树人的根本性和决定性价值,只有立德才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果不能立德或者立德内涵有偏离就不能树人。
有学者通过论述解决当前青年学生的精神生活问题,反映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该研究认为,坚持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大学生成长的正确方向,引导大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精神力量,在参与大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丰富精神内涵,防止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异化,是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治理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突出问题的有效途径。
有学者通过论述成风化人,从侧面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研究指出,成风化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活动,在净化社会风气、涵育价值观念、促进干群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学者认为,正因为人是未完成体,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谁都有非完善性、无限可能性,都需要通过教育和实践来满足受教需要与受教可能,竭尽全力实现一个理想的自我。正是这种未完成性和可能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提供了客观依据。
3.图像时代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
有研究认为,当图像化从符号系统演变为人的认知世界方式之时,它已经由单纯的环境形态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文本叙事、言语叙事转变为图像叙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图像化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置于图像符号传播方式中,实现显与隐之间转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需要深入探究和挖掘图像认知和传播的规律,从外在于主体的时代境遇、内在于主体的视觉感受机制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表达逻辑,用图像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抽象与具体、国家与个人、最先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之间的衔接与转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特点
(一)注重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发展历程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围绕这一重要时间节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形成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就包含了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总结改革开放40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明晰4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现状。比如有学者总结的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思想政治教育由政治向经济转向的社会价值论,到21世纪初期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论,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人与社会统合的价值论,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研究特点,对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属于价值判断范畴,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这一重要议题的认识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18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比如有学者提出的当前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有学者提出应该不断提高对自己工作重要价值的认识,真正能够以赢得民心的政治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去从事这项事业,等等。这些研究都显示出本年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关注客观的现实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不是空对空的理论研究,脱离客观的现实世界,价值研究将会远离它的初衷和意义。2018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注重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回应,积极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有学者聚焦青年学生的空心病问题,表明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着不能回避亟待解决的精神生活问题,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治理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突出问题的独特价值;有学者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成风化人,应当注重舆论引导风向以化人、制度规约风俗以化人、文化滋生风尚以化人、领导率行风范以化人、典型示范引领以化人,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风化人的实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领示范中的价值;等等。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界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领域,关乎实践领域客观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反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展望
(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研究
1.作为系统内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其运行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思想品德规范和人的思想形成规律,对教育对象实施教育,促使教育对象产生思想矛盾运动,形成社会所期望的道德规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既呈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之间的交往实践,又是教育者施教与受教育者受教的统一。在施教环节,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内化思想道德规范,并促使受教育者践行和自我评价;在受教环节,教育对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和践行思想道德规范。由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内化、外化和反馈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蕴涵主体之间教学互动的基本环节,它们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既分别是教和学的主体,又是主我与客我之间的统一,构成两种价值关系。一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为主体,体现出作为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和过程,它们之间构成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价值关系。二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的主我与客我相统一的关系。就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表现为本身首先需要受到教育,才能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管理的角色,这一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我与客我相统一。就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而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外化、反馈三个阶段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转化为认知和践行的思想观念,达到主我的应然与客我的实然状况的统一。
2.作为参与社会运行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社会有机体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实践,表现为两种尺度。作为外在尺度的合规律性,遵循着社会生产实践的客观规律和方式,作为内在尺度的合目的性,体现出人的内在需要。这两种尺度生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两种形态,即社会价值和人的价值。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于思想领域,以观念的形态影响其它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效果,体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它不仅反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而且以意识形态的方式执行着维护或批判现实的功能。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区别于现成的存在物的意义世界,它构建人的精神世界并体现出人的精神需求和目的。因此,人的内在需要成为这一实践活动的内在尺度,而正是由于人的需要及其需要的层次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的价值不仅可能而且必须。这在于: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不仅有生存的需要,而且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精神层面的需要。生存需要的满足主要是通过物质生产获得,而精神需要的满足主要是通过精神生产获得,但同时以物质生产为基础。因此,这两个尺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精神需要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一经参与社会运行,以其自身的尺度和属性指向社会和人的层面,分别表现为与社会和人之间的价值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合乎人的发展和社会运行的目的,而呈现出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其核心在于把握住主体的需要与客体的属性之间的关系。
一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包括社会和人。一定社会、阶级或集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就不一样;处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个人,因主体所处的不同状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也不一样。作为社会的价值主体,归根到底是由人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始终是把人作为社会历史的本体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由此看来,社会存在的第一前提就是人。社会的细胞是人的个体,社会的组织是人的群体。作为人的价值主体,具有现实的具体的需要,这些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活动相关联,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社会与个人、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在引导主体走出单向度的人、生成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关怀和人文观照的维度。
(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方式研究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研究,除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矛盾与具体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规律等,更需要把它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把握生成动力、生成方式、生成形态等。这在于,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矛盾还是规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与社会发展具体阶段和人的发展的双向互动中呈现出来,如果不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还原于社会和人的发展进程之中,将无法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动力。从社会价值维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呈现出的肯定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它具体化到社会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群体日常生活中,引导社会群体从思想和实践上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得以生成和发展。从个体价值维度,人不是脱离社会交往和个体生活的抽象个体,而是始终进行积极价值建构和实践的人,而当代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体系为推动个体的价值自觉提供现实基础。这在于,它打破传统社会的单一价值模式,个体在与其他价值体系的交流和碰撞中调整、确立自己的价值体系,成为具有自主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人,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个体生成全面发展的人的价值,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性引导的个体价值。由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是在社会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个体价值观之间、社会群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既用社会核心价值观构建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又从个体多元价值观中吸收合理成分,生成社会价值认同的基础,在个体信仰驱动、社会共识引领、国家价值导航层面实现有效整合。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呈现为三种方式: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为依托建设社会群体的价值公约数、以现实的人为基点联动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与大众化、以个体日常生活领域为依托衔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与微循环。
(原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年度发布(2018)》,作者系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