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全国教育科研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研究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教育科学研究的思路和举措,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部署2019年教育科研工作重点任务,经教育部批准,2019年4月17日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暨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在北京召开。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应邀在大会论坛上做题为《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时代特征》的专题学术报告。
冯刚教授结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重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果,提出要科学地分析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发展历程,准确把握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科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要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状况的价值判断,注重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评价工作的全过程,体现于评价工作的全方位。就评价主体而言,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要自觉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政治使命和政治责任。就评价内容而言,要适度增加对大学生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政治态度、政治理论水平等方面的内容考核权重。就评价标准而言,要强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政治标准,并且把政治合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首要标准。
二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内在规律。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指的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思想品德知、情、信、意、行等因素经过内化与外化,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不断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实施过程规律。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结合点。遵循评价质量统一规律。就评价质量统一规律而言,注重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紧密结合起来,使评价更精确、更具体、更全面,从而更具有说服力。遵循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衔接规律。注重把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有机衔接起来。通过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社会机构、社会群体以及高校各职能部门、院(系)开展内部外部评价。遵循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结合规律。注重坚持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相结合,既可以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状况,又可以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环节的认识,进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功能。
三是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制度机制。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长效运行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制定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不仅要能够满足现实工作测评的需要,还应当对未来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评价内容要符合时代要求。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推进,评价的内容可能继续增加,评价的对象还可能细化,最终目的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调控,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优化。创造性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立足质量评价的可视化、可操作、可推广、可延伸,形成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工具包,并借助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收集数据、明确分析、准确追踪和清晰描述相关规律和趋势提供便利。要引入多方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不仅要有自我评价和上级主管部门评价,还要包括第三方(社会)评价。实施严格的评价制度。对于已经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要素要以制度化形式确立下来,不仅形成规范化的文件,而且要着力形成推动文件执行落实的运行机制和动力系统,同时注意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的监督指导。
来 源:思政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