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上海市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研究青年论坛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论坛主题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上海市第六届马克思主义研究青年论坛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理论研讨会开幕式会议现场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国平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教授分别作学术致辞。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作主旨演讲。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郭庆松教授主持学术致辞及颁奖及主旨演讲。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敬青教授作论坛总结发言。
王国平表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也是近代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而这三大里程碑和三大历史性事件的历史起点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所以说五四运动实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王国平围绕“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议题,指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减轻阻力,对西方文化的怀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主题。历史深刻表明,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选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为一名合格的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学习研究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好地肩负起传播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国平教授作学术致辞
解超认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今天谈五四精神,讲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把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树立起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实际更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上海作为全国的思想理论重地,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的新时代青年理论队伍,凝心聚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解超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是一场接力跑,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断传承下去的使命和责任。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就是国家的希望所在,也是民族的未来所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青年论坛自创设以来,在理论界学术界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不仅为上海青年学者搭建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平台,更是在一定程度上积极推进了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的成长壮大。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教授作学术致辞
齐卫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励志当代青年的重要文献。整篇讲话洋溢着激励当代青年奋斗的思想,结合五四精神的深刻阐述,揭示了当代中国青年怎样立志、怎样做人、怎样担当、怎样创业、怎样成事、怎样成才的指向。为此,我们要加强研究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所谓历史意义,就是要把五四运动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准确认识这个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所谓时代价值,就是要从五四运动创造的历史财富中汲取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这是确立当代中国青年发扬五四精神时代价值的理论和实践逻辑。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对青年来说,不奋斗就是虚度年华、浪费价值、挥霍青春。五四一代青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五四精神为当代青年励志奋斗提供了示范。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作主旨演讲
郭庆松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用培土、浇水、施肥、打药、整治等形象比喻,准确地描绘了青年成长的路径,要求全党全社会和共青团组织做好青年的引路人,希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接力跑中跑出更好成绩。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郭庆松教授主持学术致辞及颁奖
周敬青认为,本次论坛准备充分、选题精准恰当,关注研究前沿热点,是一场真正的青年学者的聚会,充分展现了青年学者们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学术风采。青年在学术研究中,要做到不打折扣、不浮躁、不敷衍,积极承担起青年知识分子的使命,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勇于砥砺奋斗,锤炼品格修为。青年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和主力军,青年学者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探索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敬青教授作论坛总结发言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监事仲立新介绍征文评审情况及宣读获奖名单,与会领导为征文获奖作者颁发奖状。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监事仲立新介绍征文评审情况及宣读获奖名单
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国平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郭庆松教授、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社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监事仲立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敬青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为征文获奖作者颁发奖状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晓林,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孙力先后作点评。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黄凯锋,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周书俊分别主持专题研讨。获奖作者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孙晓雨、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起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林小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王艺腾、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裴学进教授、中共黄浦区委党校讲师李炜永、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程鑫分别以“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新思潮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政治引领和文化引领: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两条进路”、“五四运动与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必然方向”、“习近平‘确立价值观最大公约数’论断的深刻蕴涵与重要创新”、“习近平关于改革开放必须尊重人民首创重要论述的时代品格”、“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的纪律建设探析”为题作专题发言。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