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培训

徐蓉:以守正创新为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必要路径

发布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发布时间:2019-05-29浏览次数:145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 “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是思政课教学改革守正创新的必要路径。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政治引导,既要对现象和问题做好透彻的学理分析,使观点和结论经得起学理的检验和学生的追问,也不能因学理性而弱化了政治性,思政课要理直气壮讲政治,凸显政治属性、明确政治立场、弘扬政治智慧、培育政治担当。

    “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做好价值观传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性使命,应在历史与理论等的知识传授中,以知识为载体,以价值观建构为目的,不断培育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选择力,用宽厚的知识体系滋养价值体系,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

    “坚持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坚持批判性与建设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旗帜鲜明地批判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所谓“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要积极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成果,建设和发展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确保思政课教学形成完整、全面的内容体系,全方位地为学生价值观建构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思想理论支持。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浅入深出的讲解中实现理论的“进学生头脑”,使学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更好地体悟和践行理论。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统一的目标、使用统一的教材,而教学对象却在学校属性、地域属性、个体属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因此,一方面是要落实好统一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要尊重、鼓励探索多样性,要通过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来避免简单地照本宣科,要在善于识别多样性的同时形成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倡导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育学生乐学、善学。但教师也要发挥好教学中的主导性作用,研究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理论难点问题,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思想特点和行动倾向,引导学生多读典籍,逐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科学的理论很难自发地产生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而必须从外部灌输进去。但“灌输”不是“填鸭”,也非教条,要通过灌输使学生形成崇高的思想觉悟,还必须不断结合历史与现实,用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启发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地增强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实现个体思想意识由自在到自为、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要讲好思政课不仅需要注重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而且要善于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来  源:《红旗文稿》

    作  者: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