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讲话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鲜明的政治性。学习贯彻*****记重要讲话精神,一是要从政治高度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二是要全面科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性,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三是要把政治素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四是要把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配齐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2019年3月18日,*****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深刻阐释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了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为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围绕学习贯彻*****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领域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线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既有宏观视角也有微观视角,既有理论阐释也有方法介绍,很快形成了研究宣传热潮。认真研读*****记重要讲话,会发现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鲜明的政治性。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意义,还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乃至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都必须深刻把握这一重要原则。
一 从政治高度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记讲话中提到的有用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才,在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并非中国特有的做法,西方国家同样开设了类似课程,差别在于课程的名称、内容和价值取向。我国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所当然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决定了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时刻不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刻不忘“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初心,时刻不忘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组织机构逐步走向实体化和规范化,教材建设更加科学立体,师资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方式日益现代化。但是,面对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态势下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无声较量,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意识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面对网络新媒体时代多元价值导向的碰撞与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象的大学生也正在接受着这个时代思想领域的巨大挑战和考验。一方面,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另一方面他们价值判断的能力尚不成熟,对主流价值观缺乏认知和认同,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和非主流社会思潮的影响,甚至会被别有用心之人煽动或蛊惑。所以要不要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不能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简单的一门课程的问题,而要从争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争夺党的事业接班人的政治高度来认识。
二 全面科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政治性
在学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争论由来已久。有的人片面强调政治性,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简单、机械、空洞;有的人片面强调学理性,则容易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明确的、正确的政治导向。实际上,这两者本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不可割裂的。学理性是支撑,政治性是根本。政治性必须通过学理性体现出来,离开了学理性,政治性就得不到真正落实;同样,学理性必须坚持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前提,离开了政治性要求,学理性就脱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宗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是由其性质、功能和内容决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来就是国家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设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功能仍然是政治导向功能。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点,开展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因此,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最根本特征就在于其鲜明的政治性,在于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更重要的是要让大学生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既要旗帜鲜明讲政治,也要鞭辟入里讲道理,既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更要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要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立在具有严密科学逻辑的学理性基础之上。而要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就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理直气壮宣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理直气壮宣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理直气壮宣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在正确把握历史和人民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成长为具有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立志奉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者。[1]
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与“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要求不相符的现象。有的教师因为政治性不强、学理性不够,在课堂上不能理直气壮,不敢旗帜鲜明,只能依靠歪理邪说哗众取宠;有的教师以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求的教学形式来迎和、取悦学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娱乐化、媚俗化现象;有的教师忽视教材的重要作用,脱离教材自说自话,按自己的兴趣点讲,按自己熟悉的讲,只为图省事或彰显自己在学术研究中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对自己了解的问题利用大量课时讲解,而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问题可能只字不提,将课堂变成了自己展示学术成果的舞台,而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宗旨和要求。出现这些问题,根本来说还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认识把握不够。要知道,我们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用道理说服人,这个道理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而不是其他歪理邪说。我们说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是要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话语讲清楚理论和道理,和学生形成情感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在学理论、用理论的过程中感受真理的力量和魅力,而不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借口,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同于一般的学术研讨。
三 把政治素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标准
教师有信仰,才能讲好信仰;教师有政治高度、情怀深度,才能有教学温度;教师对国家真心热爱、对理论真心理解、对教育真心投入、对学生真心付出,才能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教师的政治素质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才能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一群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拥有崇高政治信仰和坚定政治信念,兼具政治素质和理论素养的人。政治要强,就是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使命,拥有强烈的岗位意识和职业使命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多年来,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写好师德师风建设、提升素质能力、管理改革创新、提高地位待遇的“奋进之笔”的新征程中,围绕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注重正确的政治导向。但也有部分教师缺乏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缺乏抵制错误言论的勇气,不自觉地在教学中淡化了政治性要求,一味追求迎合社会和学生的口味。针对这种现象,必须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针对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社会阅历的实际,应注重加强培养培训,形成定期理论通报、骨干教师研修、学习考察、暑期集中备课等工作机制,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掌握国内外形势、重大社会问题和党情国情社情。
四 把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项 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6年12月,*****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这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首次就一门课程召开由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主持的高级别会议,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史上必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也将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从政治高度认识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为的是把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完成。一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邓小平早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强调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刻不能忘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二是要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领导部门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三是要配齐建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从长远来看,要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不仅目前要通过培训、管理来打造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更要培养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后备人才,要着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优秀的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情怀深、知识广、思维新、自律严、人品正的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备人才队伍。[3]
参考文献
[1] 冯 刚,张 欣.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价值意蕴[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
[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骆郁廷.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队伍[N].中国教育报,2019-04-26(7).
作 者:房 正,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处长、副研究员;
王 楠,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干部、助理研究员。
来 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般课题“‘四个正确认识’的理论蕴涵与实现路径研究”(BJSZ2018YB37)的成果。